关于优点:
善解人意、细心、勇敢、随和、乐于助人、上进、体贴、诚实、淳朴、热心、有爱心、孝顺、执著、有责任感、认真、大方、健谈、有想象力、有气质、活泼、温柔、幽默、能干、聪明
关于自我评价:
思想成熟、精明能干、为人诚实。
有极强的系统管理能力。
能够独立工作、思想成熟、应变能力强。
个性稳重、具高度责任感。
反应快、有进取心的应聘者。
有雄心壮志。
积极主动、独立工作能力强,并有良好的交际技能。
思想成熟、上进心强,并具极丰富的人际关系技巧。
评价特点
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具有以下十个特点:
一、首次开展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
我国绝大部分油页岩资源勘查工作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地质、煤炭、石油、化工和建材等不同部门开展的,资料比较陈旧,调查方法各异,没有全国油页岩的汇总成果。本次是首次系统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油页岩资源评价。
二、政府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首次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财政部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充分体现和反映了国家层面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特色。
评价任务由吉林大学承担,协作单位包括广东省地质档案馆、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得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抚顺、桦甸、茂名等生产部门的大力支持,实施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充分发挥了各单位的优势。
三、坚持“五统一”的评价原则
由于吉林大学独自承担了“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工作,项目组采取了每周例会制和评价方案示范制,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达到统一。因此,充分实现了“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特别是评价方法和关键参数的统一,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四、发挥了技术专家组的技术把关和指导作用
技术专家组从油页岩资源评价总体设计、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各评价单位工作设计的审查、评价方法的培训、项目的中期检查、阶段成果的评审验收,到评价结果汇总等,全程参与评价工作,严格把关,保证了评价结果的质量。
五、建立了油页岩资源评价体系
原实施方案中曾提出了一个资源评价系列。当时主要依据常规油气资源评价体系提出。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起来很困难,而且目前我国仍没有一个油页岩评价标准,因此,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为基础,并参照煤炭资源评价标准和国际惯例,通过实际工作,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了地质因素、经济因素和可行性等因素,采取资源储量三维分类和体积法,与国际接轨,并实施了资源储量分类套改的核实和补充套改工作,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适用。
六、开展了技术可采系数和可回收系数研究
参照煤炭规范中所规定的煤炭地下及露天开采回采率标准,建立了不同条件(开采方式、厚度、倾角、地质条件和地质可靠程度)评价单元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取值标准。根据国内外页岩油回收利用情况调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评价页岩油可回收系数。
七、以单层块段为基本计算单元,提高了评价的质量与精度
此次测评价中以单层块段为计算单元,将估算块段结果汇总到单层,再将单层评价结果汇总到评价单元(勘查区或预测区),然后汇总到含矿区、盆地、大区、全国,这大大提高了油页岩资源评价的质量和精度。
八、按不同含油率、层系、深度、地理环境总结了油页岩分布规律
按不同含油率(3.5%<ω≤5%,5%<ω≤10%,ω>10%),不同层系(新生界、中生界、上古生界),不同深度(0~500m,500~1000m),不同地理环境(平原、丘陵、山地、黄土塬、高原、戈壁)对油页岩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在国际上也尚属首次。
九、进行了开发利用趋势分析
系统进行了国内外油页岩开发、勘查和研究现状调研,总结了油页岩开发利用的经验,对油页岩开发利用、勘查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对全国的油页岩含矿区进行了优选,综合分析提出未来开发与勘查的具体建议。指出油页岩开发必须走综合开发利用道路的可行性,这对充分利用油页岩资源及环保均有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十、按含矿区、盆地、大区汇总
编写了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报告,按含矿区、盆地、大区编制了评价成果图册,成果数据表,成果实用性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