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正文

散文的六个考点

2023-10-25 20:03:35 暂无评论 152 经典美文 考点   散文   散文的考点

散文的六个考点是:内容、人物、写法、语言、感悟、文章线索和作者。掌握六点,必须清楚散文的类型与各自特点。

散文的主要类型有: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败含仿,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察纤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当代作家 田茂泉的《哦,棋山》。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老伏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一、具备准确判断重要词语的能力

散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指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具有比喻、借代、反语等修辞意义的特殊词语等。

二、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含义,做到“词不离义”“词不离句”

词不离义,即准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基本含义。无论词语有多少种特定含义,但万般变化终归一宗,都与词语的基本含义有密切联系。在散文阅读中常有对词语修辞义、象征义、附加义(包括感情色彩、表达作用、表达尺高效果)的考查,这就需要结合本义来理解。如果说“词不离义”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起点,那么“词不离句”就是最常用也最重要的解读手段。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句子是段落的组成部分,连接内容相关的段落才能构成一篇文章。句子、段落、文篇就是词语的具体语境,段落、文篇又是句子的具体语境。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明确,离开了语言环境,词语的意思往往是模糊的。所以,要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基本的解题方法就是把握好内部语境,推敲、琢磨一个词语出现位置的上下文。

三、有时还应联系外部语境(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相关资料)体味、揣摩

有些文章仅依据具体语境来推敲是不够的,必须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观照,方能理解到位。高考试题中的历史背景,主要体现在文中或是文章的附带注释中。

[经典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江西卷)

木车的激情

张炜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1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与解析]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文章第二自然段末句是抓手。作者写“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循此往前找,这些人是什么人、他们有怎样的一生、这一切都为了什么,这些都可在文中摘取,如“有一位思想梁困铅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

[实战演练]

1.考查文中具有指代意味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问题。

鼎湖山听泉(节选)

谢大光

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1.“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楹联“深得此中精神”?

答:

2.考查与散文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问题。

把栏杆拍遍(节选)

梁衡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橡好。……“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2.文章题为“把栏杆拍遍”,文中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义。

答:

3.考查表达功能强烈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问题。

孤独的舞者(节选)

蒋智润、朱佳音译

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窸窣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子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里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突然变成一方宽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转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声音,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卓越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了。

3.“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中“忧伤的美丽”该怎样理解?

答:

4.考查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问题。

画虎(节选)

朱湘

“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自从这两句话一出口,中国人便一天比一天没出息了。

谁想得到这两句话是南征交趾的马援说的。听他说这话的侄儿,如若明白道理,一定会反问:“伯伯,你老人家当初征交趾的时候,可曾这样想过,征交趾如若不成功,那就要送命,不如作一篇《南下赋》罢。因为《南征赋》作不成,终究留得有一条性命。”

这两句话为后人奉作至宝。单就文学方面来讲,一班胆小如鼠的老前辈便是这样警劝后生:学老杜罢,千万不要学李太白。因为老杜学不成,你至少还有个架子;学不成李的时候,你简直一无所有了。这学的风气一盛,李杜便从此不再出现于中国诗坛之上了。所有的只是一些杜的架子或一些李的架子。试问这些行尸走肉的架子,这些骷髅,它们有什么用?光天化日之下,与其让这些怪物来显形,倒不如一无所有反而好些。因为人真知道了无,才能创造有;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作真有之望。

画不成的老虎,真像狗;刻不成的鸿鹄,真像鹜吗?不然,不然。成功了便是虎同鹄,不成功时便都是怪物。

【注】朱湘(1904—1933),中国现代诗人。

4.“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的比喻义是什么?

答:

5.第三段“拥着伪有的时候,决无创作真有之望”中“伪有”“真有”各有什么含义?

答:

参考答案:

1.(1)“此中精神”指人到补山亭,听到泉水淙淙,看到青翠碧绿,心中“了无杂尘”的境界。(2)因为泉声让鼎湖山变得年轻,也让人变得心灵纯净,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而这副对联正抓住这一点一语双关,“已无尘半点”既是指补山亭处空气清新、沁人心脾,又是指泉声悦耳,令人心静脱俗,忘了尘世俗务,所以说楹联“深得此中精神”。2.“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辛弃疾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另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注意原文的“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3.“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4.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应根据修辞特点理解句意,找出这个比喻句的喻义。“画虎不成反类狗,刻鹄不成终类鹜”的本义是文中的话——“画不成的老虎,真像狗;刻不成的鸿鹄,真像鹜”,比喻义可从文中推断。)5.“伪有”:没有实在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完全从别人那里模仿抄袭来的东西。“真有”:有内容、有见地、有个性的东西。

分别是内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