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正文

余秋雨的散文合集? 朗读者友情主题词合集?

2023-10-25 23:39:08 暂无评论 0 经典美文

余秋雨的散文合集?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大陆著名文学家、美学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散文合集主要有:

1.文化苦旅

2.山居笔记

3.霜冷长河

4.千年一叹

5.行者无疆

朗读者友情主题词合集?

1《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 【遇见】 1.只要你是个正直的孩子,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2.人生的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

求推荐名家游记散文或者合集?

菜九段集(2017卷)

从“说命”到“知命”

——为《菜九段集(2017卷)》序

田秉锷

2017年,对菜九段先生而言,自不寻常。

就“学术”层面来说,继于丹枫十月推出史论专著《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之后,复于寒梅腊月推出其年度文集《菜九段集(2017卷)》,可谓“好事成双”。就“健康”状况来说,2017年则是他有惊有险,并终能化险为夷的一年。隐恙其显,营卫有术,康复后的菜九段似乎受了某种刺激或者某种唤醒,反而在探隐发微、著书立说方面强化了投入。启动之快,发力之猛,异乎往年,于是才有了上述的学术成果。

为其贺,本乎吾心;为其喜,发乎吾情。贺、喜之后,心中还是泛起一丝挥之不去的惭愧:在时断时续的通话中,我竟然没有从他对我“千万别累着”“千万多保重”的劝告中,感知他的飞来病痛。拟议中的2017年金陵之行,从春拖到夏,从秋拖到冬,终于未能践约。直至读了他为《菜九段集(2017卷)》所撰的“自序”,我才后知后觉于他2017之春的病历。

在可以前知的未来岁月中,我与菜九段共勉的话题,于“学术”激励外自然又多了“健康”的叮嘱。而在心灵深处,我依然还是想固守那些曾经的判定:他比我年轻,他先天之本好,他是中医学硕士,他会养生调理,他松乔劲健,自当无惧于风吹雨打……

作为“年度文集”,《菜九段集(2017卷)》的内容呈现着“百川灌河”的丰富性。文稿总量二十六七万字,“汉史”论文仍然是大头,约占十之八九,这是为史学发烧友备下的精神大餐;余下的文字,写经历,写见闻,写社会,写人情,借此,读者则可以走近作者,进而勘验作者在“书生”“学者”的身份之外,自有着别样的人生历程、人际交往及社会情怀。出乎揭秘与好奇,我将那组“纪实性”的篇章——《夜半梦醒——有一种情感叫依恋》《李老与我的师生缘》《鸿门宴专家亲历鸿门宴》《农村鬼事》《由林散之勾起的杂忆》《此情已然成追忆——缅怀王步高教授》《何谓王步高精神》等,一一先行检出,细细品读。数次掩卷,几度眺望,凌越幻像,接通天人,以致可以体验到菜九段的“悲辛情怀”。

老实说,作为文友,相识虽久,相知虽深,菜九段的诸多经历细节,我还是从这些纪实文字里首次发现。所以我进而相信:文章是生命的密码,阅读是生命的体认,借着写作的倾诉与阅读的聆听,宇宙的星空,彼此充满理解。

总之,《菜九段集(2017卷)》中的纪实文章,已经多侧面地为那个“感性”的、“人情”的菜九段,铺开了人生素描。

对应于“感性”的、“人情”的菜九段,《菜九段集(2017卷)》中的史论文字,则承担着对菜九段的“理性”塑造和“智慧”塑造。

说到“理性”塑造和“智慧”塑造,也是我作为读者的一种阅读强加,自然没有征得菜九段的认可。在我的简单化思维里,凡有书写,皆为书写者的“情理展示”。“情”之外的那个“理”,我又以“理性”“智慧”等词语概括之,相信不会大谬。

就文章说文章,《菜九段集(2017卷)》中的史论文字因为后出,所以较之他前出的《古史杂识》《历史的侧影》《拷古笔记》等,定然有了“递进”的、“超越”的、“覆盖”的况味。基于前后对比,读者必然可以从菜九段的学术升华中,领略到那种阅读的进深。这或者可以称作“作者走,我也走”,“作者飞,我也飞”。

我喜欢这种水涨船高的阅读——前提是,那作者一定“原创学者”,那著作一定是“原创著作”。

菜九段没有让我失望。相信,他也没有让大多数读者失望。

作为“学院”之外的“学者”,生存保障、学术背景、群体声势、发话平台等等外部条件,都比“学院派学者”差了一大截,居也不易,鸣也不易,成也不易,得到社会认可更加不易。而“学院”之外的“学者”常常还是“突围”而出。菜九段就是“突围”成功者之一。

此中,耙梳之艰辛与发现之喜悦,皆非局外人可知。只有当读者进入阅读,才会惊叹于菜九段的汉史考辨的确是一种荒原开路。

在我的印象里,菜九段似乎对自己的状态还不满意。他屡屡感慨2009年的巅峰状态早已不在。所以在2017年底,攒了个集子,好玩着,并沉重着,命之曰《菜九段集(2017卷)》。以“年”为单位结集的好处,是可以完整体现菜九段的工作状态——即在高度关注“秦楚之际”并书写史论文字外,他也有相当数量的抚今追昔之作,展示亲情、友情和世情。

其实,“09巅峰”只是他的“阶段满足”,倒是“09后”的逐年积累,逐年酝酿,才将他对秦汉之交历史的体认与考辨,推向今天才能达到的中平、冷峻之境。

让菜九段始料未及的是,《菜九段集(2017卷)》这个以年度为单位的集子,其“年轮”的色彩倒不是很强,呈现给读者的还是资料拓展、认知递进、柳暗花明、天光照眼……

数次为菜九段的文字写序,数次见证,数次惊叹,数次感动。

据菜九段自己讲,他的学术探究总是从一些高人处受到启发,尽量做到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拓展,以便能够从任何地方都可以开讲。此集子中的《沐猴而冠引发的血案与冤案》《周氏群雄/群星闪耀秦楚》《薛欧、王吸出武关考》应该属于这类。看似即兴之作,也非常有力度,体现了他对这个领域的资料,具有相当娴熟的拆解之功。

这都是“重话轻说”。其实,拆解之功正是菜九段治史的庖丁之术。其中奥秘,只有精诚贯注者可以领会。

菜九段在本书的序文中,曾自喻为“不知天命的疯狗”。“天命”玄远,知之不易,知与不知,问题不大。唯“人命”关己,近在咫尺,不可不知。孔子在《论语》的最末一章提出君子三知,其中即有“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作为历史学者,菜九段多年来均以勘验历史人物的命运为思虑,我视之为“说命”阶段;因为说别人之命,即可烛照自己,所以“说命”阶段之后,必然是“知命”阶段。

我估计,菜九段因“说命”而“知命”,早已获益良多。

以“知命”之智,解读历史,驾轻就熟,期乎必然。何况,在菜九段的学术初衷里,从来就是把“还原历史真相”“唤醒历史良知”视为自己学术基线的;文章之外的虚名、浮利,他何曾挂怀?因而,我将《菜九段集(2017卷)》的编纂出版,仅仅视作他的“年度小结”,视作他的“知命”验证。

今年好,明年更好。

站在寒冬,眺望远春,目力尽头,那定然是一轮朝阳。

2017.12.6撰于彭城

历史是一具僵尸——序《菜九段集(2017卷)》十多年前,我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承制一套《四库全书伤寒类医著集成》一书,这是一块硬骨头,在录入的过程中,由于大量文字模糊、资料残缺的现象,所以需要不断地跟责任编辑沟通,我们一起想办法与全国各地图书馆联系,寻找更好的资料源。当时我绝对没想到却因此结识了一位大神级的人物——菜九段。第一次接触菜九时,着实让我紧张了一番,当我走到他办公桌边时,他不在,桌子上全是稿件、资料,铺满整个桌面,巴掌大的空隙都没有,乃至于我想把带来的稿件交给他都不知道朝哪放,就担心把他稿子弄乱,或把我的稿子混到其他稿件里,我真的不知道他是怎么能从如此混乱的局面中冲杀出来的。但从我们后来长期合作的过程中才发现,尽管他处于如此乱局之中竟然从来没有出现过错乱。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是有区别的,我们的思维是平面思维,需要一个整齐的、简洁的步骤和环境才能工作,而菜九的思维是立体的,他构建出来的结构有他自己层次和框架,就像用平面思维去解析立体几何,那我们只能对着一堆乱麻般的线条发呆。菜九段只是网名,那个时候,互联网才刚刚兴起,手机还没有智能化,网络还仅仅局限于电脑的平台。由于与网络初次触电,没什么信心,他便谦称自己为菜鸟,而且菜到了最高境界的九段,于是菜九段这个名字便应运而生了,他甚至不愿意显示自己的本名了。有一次他从QQ上给我发了一篇《千古谁识鸿门宴》(更新超长版)的长文,好几万字,详细地剖析了刘邦先入关中,担心怀王之约不能兑现,于是确有派兵镇守函谷关,阻止各路诸侯军入关的想法。他从刘、项进军的进度表入手,列举了大量的史料,条分缕析地把刘、项之间矛盾进行了抽丝剥茧般地解析。批判了项羽办事拖拖拉拉、优柔寡断,又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矛盾心态,也对鸿门宴前后被隐没的细节进行了大胆的推测。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大跌眼镜,我吃惊的倒不是这篇文章是如何的精彩,而是感到一个科班出生的医学生,怎么对文史学问做得如此专业?后来才知道,他以前是古籍出版社的编辑,那个时候他还年轻,有上进心,想考一个职称,不但能多拿点薪水,说不定还有能混入进步人士的前景。但考职称得拿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啊。其实那个时候找个枪手或随便抄袭一下,已经是一种潜规则,只要骗到这个本子,谁来较真这档子事?但菜九竟然当真了,他真的去立选题,找资料,来写一篇与楚汉之争相关的论文。可是最终的结局竟然是时间浪费了,职称还没评上,鸡飞蛋打一场空。如果这件事就这么结束的话,估计便不会有后来的菜九了。偏偏就是在这次坚持原创的过程中,他发现楚汉史料中存有大量的疑点。人的好奇心就如裤裆里的虱子,你倘若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可能还不至于痒痒,一旦感觉到痒痒了,便会产生非要把这些“虱子”捉出来不可的冲动。这一冲动却惹来了麻烦,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些“虱子”是越捉越多,乃至他被深深地陷进这个“裤裆”里,穷二十年之力,竟然也还没有捉清这里面的 “虱子”。他所捉到的“虱子”当然不仅仅是《鸿门宴》这一只,在他的《古史杂识》一书中,对《触龙说赵太后》史实的真伪进行了考证,从而竟然对《战国策》的史料真伪提出了挑战。之后在《历史的侧影——透视重大历史片断的关节点》一书中,对周昌、贾谊、武则天、刘邦、项羽、吕后、张良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提出了颠覆性的见解。2012年他推出五万言长文《重审韩信罪案》,之后发现疑点越来越多,于是于2015年完成了二十万言的《淮阴侯列传考察报告》,2017年正式出版时定名为《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此书以详实的史料作证据,以严谨的推理作引线,层层剥离、丝丝入扣地将大量破碎的史料进行拼接,彻底颠覆过去韩信留给人们的英武形象。正如菜九所言:“韩信事迹被人夸大性造假的可能性极大,所以菜九所为,从客观上动摇了韩信的崇高地位,并将韩信最令后世文人骚客无限吟咏的神奇战法也定义为靠不住的神话。这样一来,韩信的兵仙军神光环要褪色不少,韩信的神像基础塌陷,满是窟窿。”菜九石破天惊地考证,让人紧张的倒不是担心韩信地位的定位,而是他撼动了史学界千古泰斗——太史公司马迁神话,这种勇气和胆识着实让人有点不寒而栗。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一个本应是医生的人,为什么非要不务正业地专门与古人为难?非要把已经定论的历史撕裂于众目睽睽之下?现在才懂得,在菜九段的眼里,历史其实就是一具僵尸,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习惯性地看看尸检报告就足够了,而菜九却不轻易接受这份报告,非要亲自过手一遍,重新解剖一下。他解剖的那么细致、那么谨慎,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面对这种费力劳心且不讨好的事,你可以视之为较真或迂腐,甚至你可以说他是博取眼球的耍酷,而我则视之为职业习惯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现在推出的《菜九段集(2017卷)》,还是那份尸检报告,方向基本没变,只是动作幅度大了一点,进度快了一点,切割得又深了一点,得出些出乎常人意料之外的结论,却也是我意料之内的事。值此尸检报告正式出版之际,窃草此小文,忝列华章之畔,是以为序。既表达后生的景仰之意,也为先生的2018祝福、壮行。倘能藉先生之文集同登不朽,那更是意料之内的意外了。孙志洋2017年12月26日撰于金陵

不知天命的疯狗

——自序《菜九段集(2017卷)》

《论语·为政》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是孔夫子被人误用最多的话。三十四十云云,这是孔夫子对自己的描述,常常被广大人民群众套用。现实中又能看到几个知天命、耳顺之人?所以这样的定位如果真要推及普通人,至少每个年龄段推迟十年。即便如此,还未必搞得定。比如菜九到了六十,还不敢说知天命了。但天命这个事情可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都会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给你来一下子。2017年正月初一,就是过大年的那天,菜九因胸骨后不适去医院急诊,想排除心脏病,结果还就是心脏病,严重的心肌梗塞,下病危通知书,立即植入支架。此前菜九为了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急症,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括药物预防、食物预防,到头来屁用不顶,还是出了岔子,这就是命吧。住院期间的十来天里,一直在盘算出院后要对旧有发现加大整理力度。人生无常啊,谁知道那个无法控制的天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生命的流程中,所以尽可能少留遗憾应该成为一种人生追求,那么要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里,尽最大可能把人生的心得整理出来,就是应有之义了。于是,菜九从病床上下来后,发疯一样开始了《历史如何从秦走到汉》的写作。因为不断出入以往的心得,所以写《历史如何从秦走到汉》的间隙中,又攒出了一批文字。截止九月中旬,菜九大大小小攒了三四十篇,其中也有非历史心得类的,从篇幅上看,基本上就是一本书的规模了。可以预期,到2017结束,肯定还会有一批有质量的文字。于是菜九突发奇想,何不索性以年为单位,攒本以撰写顺序为序的2017年度文字的书——菜九段集(2017卷)。以年度为题的个人集子,不论是否有他人做过,菜九都可以尝试做一次,用这样的形式纪念一下所谓的知天命之年,或者也标示了生命的年轮吧。

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这个样子太拼了,有违闲适之道。但菜九又深知,一个人能够有点发现真是一种绝大的机缘。当年批判五七一工程纪要时记忆最深的就是传达林立果说过,改变中国命运的机会历史性地落在我们空军的肩上。菜九将此话作一改编——传名后世的机会历史性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常常用以鼓励同道著书立说。菜九这些年来多有发现,疑似积攒了较多的传名要素,但仍然声名不彰,渐渐地也不太介意传名与否了,只是觉得这样重大发现的机会出现在面前,你不把握不努力发掘出来,也太愧对上天的眷顾了。或者这也是一种天命。难道菜九的天命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把能够发掘出来的统统发掘出来。人生苦短,不发疯还真不能讲就是尽最大努力了。大概菜九命中就是个挖地雷的,所以特别醉心于要把那些地雷挖出来一一引爆,看着它们释放出漫天的烟花,照亮菜九以外的天际。

菜九段

20170921

再寄小读者是散文吗?

冰心发表于60年代的这部由20篇通讯组成的《再寄小读者》,所以准确的说这应该属于通讯。因为它也符合散文的特点,所以很多时候也被认为是散文。但更准确的说是通讯。附冰心作品小说超人 ▪ 去国 ▪ 冬儿姑娘 ▪ 陶奇的暑期日记 散文往事 ▪ 南归 ▪ 平绥沿线旅行记 ▪ 关于女人 ▪ 还乡杂记 ▪ 归来以后 ▪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 小桔灯 ▪ 樱花赞 ▪拾穗小札 ▪ 晚晴集 ▪ 山中杂记 诗集繁星 ▪ 春水 ▪ 闲情 通讯寄小读者 ▪ 再寄小读者 ▪ 三寄小读者 其他记事珠 ▪ 只拣儿童多处行 ▪ 忆读书

朗读者经典名篇?

在《朗读者》的一期节目中,斯琴高娃朗读了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写给母亲》。

 原文如下    

                           写给母亲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贾平凹,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16部。中短篇小说《黒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施耐庵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等50余次。

当斯琴高娃读完 《写给母亲》这篇散文时,她哭了,董卿哭了,观众也都哭了,我也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