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正文

散文的考点及方法整理

2023-10-26 19:33:27 暂无评论 295 经典美文 知识点   散文   语文   散文的考点

散文的考点及方法整理

一、中考散文阅读考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

2.通过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品味,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受到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

3.能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二、散文阅读题型

(一)关于标题

这让握弯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拟这个标题?

……

1.标题的含义

揣摩标题含义需要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

表面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中心解答。

2.标题的作用

标题常见作用有以下几种: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交代文章写作情感;具有象征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

(二)关于情节内容

把握全文情节结构

概括文章内容

概括人物形象

归纳概括故事内容及主旨

答题思路:

从整体上把握行文的思路:先写什么,皮拆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注意前后联系。

解答技巧:

读——解题的基础

1.读懂标题

2.读懂题干(弄清要求)

3.读懂原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

理——梳理文章段落层次,整理出主要事件

找——根据题意,确定范围文段。

思——提取哪些信息?围绕哪些关键词进行思考答题?

方法归纳:明题意;理层次;定范围;精表达。

(三)关于文章主题

主题,也叫“主题思想”。读完一篇散文,要能够整体把握作品主题,这样才算读懂了作品。

有时题目不直接考查主题,但必须借助对主题的理解,才能解答。

解题方法:

1.先读,了解相关信息

读题目、读文章: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坦闷、主要材料

2.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

3.重点读“五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

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语文散文的知识点

语文散文的知识点3篇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散文的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散文的知识点1 一、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举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纲要求的题型:

语言层面: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内容层面: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基本上可结合试题在文中找到答案如特征,条件、范围、方面)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怎么写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写了什么)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什么这样写)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正亮判以自由开放的题型呈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技巧层面:

9.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现代散文做题技巧

散文在创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某种情感往往会借助一些文学创作的手法,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一般不需要答题者擅自发挥,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用原文作答有利于阅卷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的方法首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有效区间,再通过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最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意思是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综合连缀文章中的词或句理解问题。

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键敬。

2、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3、理解句子或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从两方面去分析:

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4、归纳内容要点,筛选重要信息

有的直接摘录,有的简要概括,有的分条罗列,有的某一方面。顺序排列由前往后。可答可不答尽要答上以求全面。

具体分为三种题型:

归纳段意:自然段是文章最小的表意层次,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中心意思,要准确把握段意,就不必须找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总结其共同点即使段意。

归纳层意:一般来说,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意群,几个相对独立的意群组成一篇文章,通常把相对独立的意群叫做层。归纳层意就是要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确定层意的含义。

归纳文意:实际上就是概括文章的主旨。详见5、

5、如何总结全文中心

抓中心句和关键句,从句子上突破

分析事例人物景物描写,从内容上突破

巧借注释旁批,从背景上突破

一般结构是:本文通过什么手法,描写或记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什么或批评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悟,或抒发了什么情感。

6、如何鉴赏表现技巧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文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6、如何把握文章结构与作者思路

即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线索是什么,是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段与段层次关系如何,谋篇布局的妙处。过度穿插,伏笔照应的使用。

四、补充重要知识--写作技法的作用

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层次分明,承转自然,文势顺畅。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强调结局,先声夺人,波澜起伏,结构灵活。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充实内容,推动情节,生动多姿,吸引读者。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方式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个性更突出。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渲染气氛,寄托感情,借景抒情;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议论类

叙后议论:总结上文,点明主旨

夹叙加议:灵活多变,表意自由。

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抒情类

直接抒情:感情真挚,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类:

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象征:激发联想,形象含蓄,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抑扬:在反差中两相对照,形成起伏,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艺术效果。

对比:具有强烈的反差,突出情感。特点鲜明。

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形象鲜明,主次分明。

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修辞格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他技法的作用或效果常用术语还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深化主旨、升华主题;意境深远、意境优美、诗中有画、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等。

段落类:

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过渡段: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结尾段: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B、答题基本思路

1.阅读:

①注意整体阅读

②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

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

①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②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③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

④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①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②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③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C、考点及常见题型

1、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

2、体会语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3、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

4、筛选文中主要信息(情感,特点等)。

5、把握主旨(中心句的含意、标题含意)。

6、探究作品的思想、价值(启示、结合自己、现实谈谈对……的认识)(阅读延伸题)。

阅读如何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常用的阅读理解套路

根据总结多年的经验,考场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一般时间都是比较紧张,快速阅读才能达到做题效果。有以下几个步骤:

1.阅读题目

2.阅读文章

3.找出中心思想

4.带着问题去读短文

5.在各个段落中找答案

阅读理解答题时,读是很重要的,但是写出来更重要,最后的一步就是能够组织好语言把题目答得漂亮,就能得到高分了。

语文散文的知识点2 定义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精粹精辟,形式自由,能迅速反映生活。)

分类

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贵散)神不散(忌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托物抒情、发表议论,如《记一辆纺车》。

揭示中心思想的独特方式:作者往往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着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象,借以揭示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

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串成一个整体。

语文散文的知识点3 匿.笑( nì ) 嗅.到( xiù ) 祷.告 ( dǎo ) 罗摩衍.那 ( yǎn ) 菡萏..( hàn dàn)徘徊..(pái huái) 荫蔽..(yìn bì ) 欹.斜(qī ) 匿笑:偷偷地笑。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比喻犹豫不决。 欹斜:倾斜,歪斜。

1、主题探究

《金色花》这首诗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荷叶 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莲赞母的散文诗。诗中由雨中看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赞扬了母爱的无私奉献。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3、结尾“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

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帮助自己克服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运用比喻修辞,以荷叶比喻母亲,深情赞颂了母亲,升华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