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正文

梁实秋的蝉原文? 梁实秋雅舍的特点?

2023-12-05 23:20:42 暂无评论 0 经典美文

梁实秋的蝉原文?

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 

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 

“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 

这个寓言是造谣,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振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我不是说哀恳吗?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梁实秋雅舍的特点?

雅舍具有以下特点:

建造:简陋

环境:荒凉

生活:不便

陈设:简朴

梁实秋,名治华,字实秋,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家。梁实秋早年在清华大学就读,之后留学美国,从他的散文中,也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散文中不但具有东方文化中“万物皆空”包容、恬淡宁静的思想,还结合了西方文化中洒脱、诙谐的写作风格。因此我们可以称梁实秋的作品风格在散文界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在抗战时期,他的散文《雅舍小品》以优雅、闲适的风格而轰动中国文坛。

梁实秋猫的故事原文?

猫的故事

——梁实秋

  猫很乖,喜欢偎傍着人;有时候又爱蹭人的腿,闻人的脚。唯有冬尽春来的时候,猫叫春的声音颇不悦耳。呜呜的一声一声的吼,然后突然的哇咬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只。这时候你休想安睡。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祖传有一位和尚作过这样的一首诗!“猫叫春来猫叫春,听他愈叫愈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这位师父富同情心,想来不至于抡大竹竿子去赶猫。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他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鼎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胯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的念念不忘?

  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的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实在是无以复加!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梁实秋雅舍小品的创作特色?

1.首先《雅舍小品》的“雅”表现在其知识性和思辨性上。梁实秋可谓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家,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

2.在写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广泛运用记叙抒情手法,造成杂文小品文调优雅清丽、描写生动、巧喻联珠、情韵悠长的特点,艺术上不让周作人等大家。

3.《雅舍小品》的“雅”还表现在其雍容幽默上。在《衣裳》中作者是这样写的:“中国的旧式女子出而问世必需具备四个条件: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可见衣裳是要紧的”这幽默得深远而又造作。

梁实秋的经典幽默散文?

梁实秋的散文最为深刻。感觉他随时就可以找到感情的触发点。比方说:理发、看到一条野狗,打麻将、下棋、放风筝、甚至是骂人,他都能写出文字的艺术和幽默感来。

他在写《理发》的文章中,讲道他们理发的椅子像看牙医的那种椅子,瞬间让你想象出那种理发椅的样子。当人躺上去,理发师把布紧紧地围在你脖子,感觉像是酷刑。剃头刀在你脸上头上刮剃着,那种冰冷的触碰,让你担心理发师如果突然暴躁,会不会割破你的脖子,让你和这个世界永别。

原本跟着梁先生的思绪,体会着理发的不安,却又被他幽默的结语逗笑。他在文中的结语是这样写的:刮脸的危险还在其次,最可恶的是他在刮后用手毫无忌惮地在你脸上摸,摸完之后你还得给他钱。这句一出,顿时让人想笑。

这样幽默的感觉,你可以在他很多散文中找到。有幸,买了梁先生的两本散文集,一本是《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一本是《为这人操碎了心》。每天没事看一看,成了生活的乐趣。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总是让你可以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上,找到生活的快乐。如果说他是文学界的段子手,绝对不为过,因为你可以感觉到他们文章,像是脱口秀一般无二。

梁实秋的腊八粥原文?

《腊八粥》原文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

“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 ”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经典的文雅笑话?

1、有对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哥哥的屁股有黑痣,而弟弟没有。但即使这对双胞胎穿着相同的服饰,仍然有人可立刻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究竟是谁呢? 答案:他们自己

2、有一位刻字先生,他挂出来的价格表是这样写的:刻“隶书”4角;刻“仿宋体”6角刻“你的名章”8角;刻“你爱人的名章”12元。那么他刻字的单价是多少? 答案:每个字两角

3、一个人有三根头发,为什么他还要剪掉一根? 答案:他想做三毛的哥哥

《雅舍》中作者梁实秋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雅舍”的?

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梁实秋,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甲子中秋,在台北

这是一本适合在深夜读的书

为何推荐大家深夜里面读这本书呢?有两个原因:

其一,深夜心静,看到某个片段或许更容易产生共鸣,是为梁先生所言:谈美味以寄兴怀乡;

其二,深夜人饿,看到某个片段或许会分泌出更多的口水,更有代入感,是为梁先生所言:过屠门而大嚼。

首先呢,是梁先生所言: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有人问梁先生:您为什么对美食特有研究?梁先生好生惶恐,只好据实回答: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初看梁先生的回答很幽默,也很实在,但看完全书后,我感觉到得了一丝遗憾和怀念,何故遗憾?是为老先生数十年飘零海外,虽说吃了八十多年,但在老先生的后半生,家乡的美食却再也没有机会品味。纵观全书,老先生很多次抱怨在台湾无法吃到地道的家乡口味,例如在谈到金华火腿这部分的时候,老先生是这样写的:

台湾气候太热,不适于制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制,结果不是粗制滥造,但是腌晒不足急于发售,带有死尸味;幸而无尸臭,亦是一味死咸,与"家乡肉"无殊。有一次得到一只真的金华火腿,瘦小坚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识商肆,老板奏刀,砉的一声,劈成两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张,好像是嗅到了异味,惊叫:"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释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给他,结果连蹄带爪都送给他了。他说回家去要好好炖一锅汤吃。

何故怀念?是为老先生连续吃了八十多年,幼时同与父母吃,后同与友人吃,而今放眼望去,故人凋零不知有几,纵观全书,老先生谈美味以寄兴,故人离去,至今怀思。例如老先生怀念先君的片段:

对于酒,我有过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醉是在六岁的时候,侍先君饭于致美斋楼上雅座,(北京煤市街路西)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叶树,随时簌簌作响,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地站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欢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

初读于此,不禁莞尔,而后回味,不想竟至于泪目,

所谓至亲,终有一别,我们,会怎么怀念呢

,不敢去想,只有珍惜当下。

书中还有梁老先生年轻时候的轶事,也是满满的怀念:

我的同学王化成先生,扬州人,幼失恃,赖故氏抚养成人,故善烹调,化成耳濡目染,亦通调和鼎鼐之道。化成官外交部多年,后放葡萄牙公使历时功成甚久,终于任上。他公余之暇,常亲操刀俎,以娱嘉宾。狮子头为其拿手杰作之一,曾以制作方法见告……狮子头是雅舍食谱中重要的一色。最能欣赏的是当年在北碚的编译馆同仁萧毅武先生,他初学英语,称之为“莱阳海带”,见之辄眉飞色舞。化成客死异乡,墓木早拱矣,思之怃然!

梁老先生温润风雅,但老先生所著《雅舍谈吃》并不仅仅包括精致的菜品,同时也有许多颇接地气的描写,例如老先生在谈到吃相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

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经常有几十口子在院子里里进膳,我可以清晰的听到“呼噜,呼噜,呼——噜”的声响,然后是“咔嚓!”一声。他们是在吃炸酱面,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初读于此,满满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北京四合院,看着周围的北京土著大嚼特嚼,深感老先生所言: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梁实秋先生的作品自然简约,作风恬淡雅朴。若我为了结尾而贸然总结,总是担心败了老先生温润风雅的书风,所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细细地品味生活,品味美食最为中肯。最后,借用老先生的一句话结尾:《菜根谭》所谓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梁实秋最经典的十首诗?

梁实秋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和文化名人,其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梁实秋最经典的十首诗: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咏梅》:“墨梅开三度,白雪待四时。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3.《夜泊牛渚怀古》:“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牛渚间。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栏。” 

4.《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临安春雨初霁》:“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春赏百花杀人剑,何似钓鱼台上钓金鳞。” 

10.《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阅读梁实秋的雅舍回答语言特色是怎样的?

雅舍其实是陋室,可是梁实秋妙笔生花,竟然把它兴趣盎然。从建筑上它既不能遮风挡雨☔️,蚊虫老鼠肆虐。可是作者心态好,既来之则安之,坦然面对。因为作者住在这里,来往是雅客,坐上无白丁。雅舍名垂千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