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风 王勃朗诵
咏风是唐朝诗人王勃的作品,全诗写的是什么呢?下面来看看!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 ①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3分)
(2)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3)谈谈你对诗人所写的“风”的认识。(不少于40字)
(4)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1)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2)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风咏怀,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3)初秋之风为人送爽;秋风又奏响了大自然的乐曲,给人以欢愉;秋风不择地域地吹,体现了仁爱、阔达的胸怀。诗人以风喻人,风不舍昼夜地有益于人,有为之士也应如此。
(4)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二: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3、前人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请结合全诗说说此“余味”。(3分)
参考答案:
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来写。前面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驱散涧上烟云,卷走山上雾霭,让人感受到阵阵凉爽和快意;后面又写其日落西山、万籁俱寂之际,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给人以欢娱。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写风起,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一“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是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用了“驱”、“卷”、“寻”、“出”、“为君”、“起”等字词,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
3、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正是以风喻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
解析:古代诗歌中吟咏风的作品不少,王勃的这首《咏风》自有其特点,它赞美了一个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和不辞辛劳的精神的“风”的形象。夏末初秋,一场凉风吹来,山林和沟壑顿时显得清爽宜人。风驱散烟尘,卷走云雾,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涧边的房屋和山上的人家。它来去好像没有踪影,但吹起和停息都像充满了感情。如若不信,就在日落西山、山水静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感到倦怠的时候,它就盛情地为你吹动松涛,奏响大自然的雄浑乐曲。这样的“风”,不就像一个节操高洁、人情通达的精灵吗?
分析“风”的形象,既要抓住“有情”这样一些直抒其意的字眼,又要善于从诗人的描写文字中去领悟概括,二者不要偏废。试题要求作具体说明,答题时应该结合诗歌词句去答,不能只说抽象概念。
- 上一篇: 中秋节朗诵稿范文? 护士节朗诵词范文?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