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正文

《影的告别》(鲁迅)主要内容、每段赏析。

2022-06-02 12:36:25 暂无评论 109 经典美文 鲁迅   秋夜   赏析

这本书汇集了鲁迅先生的的三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夜记杂感》中的经典作品,从这里你可以更多的了解到鲁迅先生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为今时读书人提供了一本更具普适性的经典读本。阅读鲁迅的散文和诗歌,自有一种特殊的意味:它会帮助我们走近鲁迅的生命个体,这将是一次心灵的相遇……

太垃圾了点!

关于鲁迅《秋夜》的赏析及评论

文章描写的是秋夜里一些有特征、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景物描写背后贯穿的是深沉含蓄的情感线索;在行文上,则以“我”的视点游动为转移。本文写秋夜的景物,看似很散,难以把握,但由于有感情的线索,散乱的景物就有机地组成一体了。

第一段点明枣树,第二段便描写枣树上面的夜空;第二段末说夜空将繁霜洒在野花草上,便有了第三段对小粉红花的描写。写夜游的恶鸟是从室外向室内的过度。先写回到室内旋亮灯火,于是有了扑灯的小青虫;写小青虫,便有了“敬奠”之情。这种过渡转接,自然、畅达而紧凑。

这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通过描写肃杀、寒冷的秋夜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境,体现了作者与恶势力进行不妥协斗争的精神

全文还描写了时隐时现、贯穿全篇的“我”。这是一个线索人物,一个孤独而愤懑的探索者的形象。从表面看,处处写景,却处处有“我”,处处在描写“我”眼中的景,表达“我”的观感。在“我”的眼里,枣树是他印象最深的景物,“一株是枣,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感觉如此单调,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夜的天空阴冷、阴险、阴毒,同时又虚张声势,色厉内荏。

在“我”的眼里,小粉红花在死亡临近的时刻,还“瑟缩地做梦”,“我”对她的同情与怜爱隐然可感;枣树不顾自身的伤痛和危险,矢志不渝地与制造黑暗与寒冷的夜空搏斗,并最终取得胜利,“我”对他怀有敬意,有人说它是作者人格的外化,乃“知音”之论;小青虫追求光明,却不慎自投灯火,“我”对它既怜悯、同情,又赞叹。

扩展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

7.8-鲁迅《秋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