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叹息在红尘往事之中,
是你,
笛音带着泪珠的感动。
梦,
是今夜来的幽雨,
有离别的愁绪,
有今人感伤的梦境。
我迷惘的望着天空,
对过去说一声珍重,
从前,
是我彷徨已破碎的梦。
呵,回忆,
荡荡在风波之中,
我的窗帘随风,
我的心也跟着忧忡。
今天幽雨来得突然,
似我的,半盏心梦。
急求一篇写杜甫的议论性散文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 文 / 至乐无乐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是杜诗中的一句。我觉得用这句来形容他的一生,不为过。
提起杜甫,就想起一个瘦骨嶙峋的夫子来。这位杜诗人,一步一忧,每饭必愁。穷其一生追求着,渴望着,结果却是一生的忧思悲愁,艰难困苦。虽然后人常乐于称道他的什么“三别”“三吏”,以及说李白诗如《庄子》,他的诗如《史记》。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印象中,那些近经不叛道的人很推崇他,称他为诗圣,情圣。说实话这“圣”很崇高,所谓的圣人,老子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他的忧患意识倒是很接近。感时伤乱,忧黎民。但终身抱负难展,郁郁不欢。
想起那些封为“圣”的人,好像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想当初孔老夫子被困的种种难堪,将“大学”发扬光大的朱夫子不得志的种种,都是苦哈哈的。似乎这些困苦是成为圣人们的历炼。
杜甫与李白同时代,小李白十几岁。李白诗歌的飘逸洒脱与杜甫的深沉伤悲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杜甫当初并非如此,记得他初识李白时,很不解李白,有诗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那时的他豪情壮志,对未来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慨。经历屡次不第和国家动乱后,才成为郁郁寡欢的样子。如若当初不会进士不第,有人赏识,他会是怎样一个杜诗人呢?
怀才不遇的他为君忧,总希望能为君尽忠;为民忧,希望为黎民谋利。命运却让他要成为一个伤乱时期的诗人。让他的诗歌记载下那时事,那时情。
于是,为国为君效力,悲与伤的情愫动人地写下来了。
从他的诗中可知道,他曾认为自己:勤奋读书过万卷,下笔有如神助。作赋可与杨雄匹敌,作诗堪比曹植,是个应居重要位置的人。他能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比尧舜时期还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健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只可惜无人认可他的这番自诩,仕途颇为不佳。再加之两次进士不第,奈何?
他悲,他等。当他得知一位绝代佳人幽居深山的遭遇时,同为天涯沦落人之感油然而生。他怜惜绝代佳人,怜惜自己满腹才华,在一种隐隐的触痛中,道出双关语般的“在山泉水清”不愿“出山泉水浊”的品质。为佳人,为自己。
他渐渐理解李白何以痛饮狂歌了。但性格使然的他不会洒脱,而是沉浸在步步忧愁和悲伤的情怀中不能自拔。写出的诗,道出的范围很广,将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诸多事件呈现出来。难怪后人称其诗为“史诗”。
冠以他情圣是他的多情。每每赏景后,他会有名句为人称道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露从今夜白,越是故乡明;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太多,太多。
但是,他会在写美景时,写出他无时不在的忧愁。看到“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美景时会联想到“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在快乐见到一如“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时,会倏然地叹息“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他是如此的多愁善感。
月下,他独酌的是那样的凄苦。“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在美美的“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月夜下,会感到“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常作客,老去一沾巾。”似乎总是不会随遇而安,与李白在月下独酌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相期邈云汉的洒脱何其不同。
忧愁,伤感,悲苦,如影随形地吞噬着他的心。古人云:“人面合眉眼口鼻,以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杜甫将其演绎了出来。提起他,便是他愁苦的模样。
其实,他也曾极度欢喜过,得知官军胜利的消息时,与“妻子漫卷诗书喜欲狂”样子一般高兴,那种“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兴致,还有逢旧友时舒心道出“正是江南还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只是太少。他会瞬间化快乐为愁云,让自己不得尽欢颜。晚年,当他在江边,极目望去时,再也没了一览众山小的气慨,有的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悲伤。
他也饮酒,他真的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人。他也曾说“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可他是多情善感的杜甫,本性难改呢。直到一天多病不能饮酒,嗟叹悲哀成为他的生活主题。
一生悲苦如斯泛滥,如他返乡途中遇到的大水,困住了他的身,他的心。
他太累了,已毫无挣扎的力气。
艰难困苦繁双鬓的他,潦倒又举浊酒杯后悄然而逝。
真的让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上一篇: 初三课文有什么议论文?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