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正文

中国历史上名人爱国的故事

2022-07-22 21:35:38 暂无评论 68 经典美文 名篇   宋词   赏析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
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
‘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
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1

怎样赏析宋词名篇《点绛唇·燕雁无心》?

看你是想要怎么赏,如果按照文言→白话文的“翻译式”赏析,那看看别的答主的回答即可。但如果想真正了解、且能接受稍微深入点的姿势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

很多朋友对这首词的认知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曲解:

王国维《人间词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但实际上这首《点绛唇》确实是南宋小词中难得一见的精品,王氏早年所做的《人间词话》只是当时年少而作,少年文人锐意激烈,自然文中多有偏颇和误导(晚年王国维自己都不大愿意承认自己写过《人间词话》),往下,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词到底为什么好。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此词是丁末年冬,姜夔过陆龟蒙晚年隐居之地(吴松)时,感古怀今所作。

其实诗词人作诗,尤其是这种【见景怀古】的诗词,其实大多套路都是如此:先写令人羡慕的【景】或【物】,然后对比自己的不愉快,然后才兴起感概并引出下文。《点绛唇》也是如此:

起句“燕雁无心”,点时节,冬日正值群雁南飞之际,这里的“燕雁”不是指燕子和大雁,而是指【燕(yān)雁】,即北方幽燕地区的大雁,我们可以理解成【北雁】;所谓无心,即自由自然,没有人类的心机苟营,随着时节自然迁徙,次句【太湖西畔随云】,【随云去】自有【超脱】的意思,姜夔强行【感花溅泪】,将大雁南飞视作【无心而超脱】,人家超脱了,剩下了谁?剩下了自己眼巴巴的看着------我超脱不了,因为【有心】、因为【执着】,随即北雁南飞而去,视线也随之牵扯回来,转到眼前之‘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卓人月《词统》:“商略”二字,诞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一句历代拱手拜服,都认为是姜夔【格调高绝】之代表,但可惜的是,自近代以降,大家都统一以“诞妙”,“洵推绝调”等玄乎到不行的字眼来赏析------好在那根本不说,让你们自己瞎猜.....

(从左至右为俞伯平、俞樾、俞殿云)

唯有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稍作了解释“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什么叫“幽渺之思”呢?说白了就是异于正常人的想象力,山峰之“清苦”、之“商略”其妙处在【通感】,王国维所谓的【终隔一层】其实就是说姜夔对景物的描写不真实,但恰恰是这种情绪化的摹写更带出了作者与环境的共鸣,这其实是带有长调式的写法,王国维当时只当成是北宋小令来看,自然是觉得【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其次呢,这里“苦”、“雨”两韵都是上声,连两上声,从音节上于拗怒之中,层叠韵脚,又通过句式的变化增强了余韵,就算从今音读起来,也颇有阴沉欲雨的{积闷}之感。

下片则过入主题,呼应首句。【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第四桥边”,说的是吴江城的甘泉桥,因为这口泉排名第四,所以这座桥也就叫做“第四桥边”。

天随,即天随子陆龟蒙,姜夔的两大偶像之一(另外一个是杜牧),姜夔在《扬州慢》一词中表示“三生杜牧”;又在《除夜》诗中表示自己是“三生定是陆天随”,其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想如陆龟蒙一起浪迹天涯,基情一生,就像【燕雁】一般【无心】而【随云去】。有的朋友可能会疑问了,“就像【燕雁】一般【无心】而【随云去】”这样的解释是不是过于牵强了?词里也没提到自己要像【燕雁】啊------这点就是诗词的特点所在了,很多时候诗词中都是互相关联的,在不同的诗词中需要【互相参看】的,就比如此处。陆龟蒙有首诗就自比大雁。

陆龟蒙《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非但如此,陆龟蒙写的关于大雁的诗很多,姜夔在起句以“燕雁”领起,其实就已经为下文陆龟蒙的出现张本了。

其次,【拟共】二字,就将古人【天随子】和作者【姜夔】跨越时空的基情共通了,所谓【俯仰今古】便是如此,上片取的景物,如“大雁迁徙”、“数峰清苦”等都是古今未变之景物,唯一不同的是作者和古人之间跨越时空的【换位】。在这种古今时空错位中,作者不免生出【今何许】这种‘今夕是何夕’的恍惚感,直到结局,才逼出“凭栏怀古”,并以“残柳参差舞”作结语。

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提到此处是‘力透纸背’,但实际上这里是“以小见大”以“轻写重”的笔法:柳树本是纤弱,但经年风雨摩挲,便成了“残柳”;于西风中又是“参差舞”的萧条之状,全词俯仰古今的沧桑变化全在“柳之残”“舞之参差”,反衬之中自然悲壮苍凉。

以上,其实姜夔的高处,并不是在所谓的格调高绝,而是那种脱胎于辛弃疾的独特风格,如【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参见与【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一般,但姜夔自是少了辛弃疾的军旅气的豪迈,却又更多了一层【顾影自怜】的哀怨。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时所写的怀古也是怀人之作,所怀之人是白石的偶像——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而吴松是其故乡。

此调也是公认的宋词小令精品,亦是后人习词的标竿。释义有很多精彩回答,在此仅谈谈个人的学习心得:

起拍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燕读平声 (yān):先韵,音烟。指北国燕赵之地。 燕雁无心,但白石选此意象却是有心。

陆龟蒙的诗中有不少咏雁之作,其中《孤雁》有句 :“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在《秋赋有期因寄袭美》中亦有句“ 云似无心水似闲。” 因此,起拍之语实为裁陆龟蒙句意化出。带一种我中有你的意绪。

燕雁随着淡淡白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 既是暗喻陆龟蒙的仙游,也暗喻自己飘泊之身。

在声律上以叠韵起拍,又收以去声,营造出一种悲凉无奈的意蕴。

白石视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为偶像,两人的际遇,性情,爱好,精神气质都有颇多相似之处,白石在其作品中亦不只一次写下追随之意,如《随夜》的:“三生定自陆天随,又向顺松作客归。””《三高祠》的:“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此两韵广受后人称道:

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商略”二字诞妙。——卓人月《词统》 紧承起句之无奈,远处清寂愁苦的数峰,似在黄昏中酝酿一番风雨。

实是以山峰之清苦,暗喻人去带来之愁苦 。

白石论诗之四素:“气象浑厚、体面宏大、血脉贯通、韵度飘逸”。白石和苏轼都是化诗入词的大家,其意应是相通的。

“意愈切而词愈微 ”。此句虚处着笔,以清苦、商略之细腻饰以体面宏大之山峰,便有了韵度飘逸之感。而所谓“幽渺之思”、“诞妙“、“格调高绝”之语大约如是。

声律上,先以一上声韵升调,再以一双声词接上声韵提调歇拍,使语句由悲凉无奈转为苍凉悲愤。

换拍: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亦是在陆龟蒙故居和隐逸之地。 而陆龟蒙又自号天随子。出自《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 ”,意思是精神之动静皆顺其天然。

第四桥边,是地点的补述,亦是作者当下所在,而天随子则已作古。中间着一共字,将今古联起。这是出于对陆龟蒙的高度认同,希望打破古今的时间界限,与之交游。

但着一“拟”字,加上声律上又回复起拍样式,都是叠韵起,去声收。使此一神交充满了无奈之感。

今何许?

在此调中,对比上下阕,会发现下阕比上阕多出此三个字。此三字在此调中并非凭空多出,而是非常重要的领句,此调收结的意绪,全由这三字带出。

紧承上句之“拟共”之无奈,以上声韵提调,短句喷发出悲愤的天问。

何时?何地?为何?如何?作者百感交集。

难怪有词评家将此句媲美《桃花源记》之“问今是何世 ”和《登幽州台歌》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小令结句犹要隽永含蓄,引人遐想。此结句也是备受推崇:

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杨无情,犹是临风学舞耶?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往事烟消。运笔从虚空拉回实处。也从古拉回今。今又如何?仅剩下无情的残柳在风中飞舞, 结句将无情之物,着有情之色。 而反观“数峰”一句,笔法近似,也是为结拍而垫。

值得注意的是,结拍声律和歇拍一样,先以一上声韵接调,再以一双声词接上声韵结句。但此处先经“今何许”提调,蕴含着无限苍凉悲壮之意。双声叠韵之回环,亦使此仅41字的小令增添了声情绵绵、无穷无尽之意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