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正文

轮扁斫轮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022-07-25 01:42:36 暂无评论 153 经典美文 道理   告诉   我们

谢邀!

《轮扁斫轮》是《庄子•天道》里的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造车工人,轮扁与齐桓公之间的轮道。

轮扁说自己砍削,木材制作车轮,只有宽、舒、紧、缩适合,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制作出最好的车轮。轮扁认为书上的圣人之言,不过是”舌人之糟粕”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是不具备,完全表达作者的”心意”之能事的。”技”的习得与领悟,无论是圣人之书,还是他人的言传,身教都无法替代,自己的躬身实践。”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躬行亲历、用心领悟,才能真正地掌握”技”从而具备近于”道”的可能。

我是@悦读诗书的无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故事出处。

这是《庄子·天道》篇中所记载的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名字叫扁的工匠,十分擅长制作车轮,人们都叫他“轮扁”。因为他制作车轮的技艺无人能及,于是就被召到宫里,专门负责修理宫中车轮。

有一天,齐桓公在殿堂里读书,轮扁在院中修理车轮。他发现齐桓公看书看的十分入神,感到很好奇,就放下手中活计,小心翼翼地走进殿堂轻声问齐桓公读的什么书,怎么看的这么投入?齐桓公告诉轮扁自己读的是圣人写的书,里面都是圣人说的话。轮扁又问:“大王说的圣人现在还活着吗?”齐桓公长叹一声,说,可惜啊,圣人已经不在了!轮扁听了以后说道:“既然这样,那大王现在读的也只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又何必如此认真呢?”齐桓公一听轮扁这样说,顿时勃然大怒,厉声训斥道:“大胆小民,寡人读书,怎是你一个做车轮的匠人所能议论的吗?怎么敢说圣人留下话是糟粕呢?真是胡言乱语!你倒说说看,讲的有道理还则罢了,否则,马上杀了你。”轮扁一见齐桓公发怒了,十分害怕,赶紧小心地说:“大王息怒,小人无意冒犯,请大王恕罪。小人做车轮的时候,如果动作慢,虽然省力,但做出来的轮子不牢固;如果动作快,不仅会费力些,且做出的轮子也不合规格。只有在不快不慢的情况下,才能得心应手,做出最好的车轮。这件事里很有讲究,但是却只能意会而不能用言语表达,只有自己心里明白。我现在七十多了还得亲自制作,没办法用语言教给儿子,等我死了,这手艺也就失传了。因此,我觉得圣人的话也是一样,虽然他们是伟大的,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所领会的精妙道理,并不能完全写进书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髓恐怕也早已经同他们一起死了,所以他们的书里留下的都是糟粕啊。”齐桓公听完轮扁的解说,感到确实很有道理,也就没有再责怪他。

其次,故事启示。“轮扁斫轮”的故事不知是否真有其事,但从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实践出真知。

老子《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大致意思是,如果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道理,就不是最精深的道理。轮扁虽然只是一名工匠,但是他在劳动中感悟出的道理却和老子所说十分相近,其中道理非常深刻。读了圣人的书不可能就变得和圣人一样,真正的道理只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这就像轮扁所说的那样,自己的手艺是从多年做车轮的实践中品悟出来的,既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也不能够教会给别人。读书能够获得知识,但如果离开实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形成真知灼见。

最后,知行合一。陆游有首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阐明了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才能学有所成,学以到用。知行合一,从本质上讲就是自己的认识要和实践相统一,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读书学习获取知识是前提和基础,实践运用是重点和关键,只有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真正知行合一。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悦读诗书,一起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喜欢,请转发支持,您的举手之劳,是我断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