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诗
但在我的印象里,诗歌是很高雅的东西
对词、句、景、情都有很高的要求
比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说的是怀才不遇的忧愤感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说的是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说的是悟透人生后的洒脱旷达
我一直以为,只有像这样的才叫诗歌。
直到最近,我重读了一遍《孩子们的诗》,我开始想:
会不会一直以来我对诗歌的看法只是一种偏见?
会不会诗歌本来就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能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就是诗歌 ?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这本诗歌集实在是太可爱了!
它的作者都是3~13岁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拥有对世界敏锐的洞察力。
好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到了他们眼里都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事情,然后化作可爱的诗歌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八岁的朱尔小朋友,非常可爱又暖心地回答了自己出生前在干什么的问题,秒杀一切父母们编的“瞎话”:
挑妈妈
朱尔/八岁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这么可爱又暖心的小男孩,他妈妈一定很幸福吧.......
还有下面这位八岁的茗芝小朋友,也是可爱到爆!(我非常喜欢这首有点“小臭屁”的诗)
我画的树太漂亮了
茗芝/八岁
我画的树
太漂亮了
接下来画的鸟
画的云
画的池塘和花朵
都配不上它
看这首诗之前,我心情不太好,大半夜失眠。
看完以后,却莫名生出一股对自己的自豪感,觉得自己特别棒,变得很开心。
除了一些可爱的小诗,在这本《孩子们的诗》里也写了一些孩子们的烦恼和无奈。
一如既往的夏天
朱夏妮/十岁
夏天来了
天也热了
和去年夏天一样啊
该开空调了
该穿裙子了
和去年夏天没什么不同啊
该吃西瓜了
该挂蚊帐了
和去年夏天一样啊
可是
我怎么不如去年夏天快乐了啊
因为
我长大了
“因为,我长大了。 ”
真是让人悲伤的原因。
原来每一个长大了的孩子,都会感觉自己不如以前快乐了。
雪地上的羊
姜馨贺/ 十一岁
奶奶家大门口的雪地上
总是拴着一只羊
每天
我都跑去喂它些菜叶
有时它突然胖了
有时它突然瘦了
有时它突然高了
有时它突然矮了
有时它突然大了
有时它突然小了
其实它并不是同一只羊
只是我把它当成同一只羊来喂
而且我尽量不去看旁边那个肉铺
以减少内心的悲伤
瞧,十一岁的小朋友,也懂得了如何隐藏自己的心事,让自己假装开心了。
越看这本诗歌集,我越觉得它像是一个通往儿童世界的通道,我们可以借此看到孩子们的很多面:
比如十二岁的王芗远小朋友,非常具有“大忽悠”的潜质:
幸福
王芗远/十二岁
母亲
给了哥哥五毛
妹妹四元
哥哥对初学算数的妹妹说
五毛的五比四元的四
大
让妹妹跟他换
妹妹欢快地允诺
谁也不知道
妹妹的幸福
恐怕学会算数以后的妹妹回想起这件事,非但不会觉得幸福,甚至还有点想打哥哥......
还有下面这位董其端小朋友,貌似是个搞医学和科幻的好苗子:
骨头
董其端 / 六岁
我们的骨头
穿上了人肉
我们一笑它就笑
我们哭了它也哭
我们的心里有神秘
我们的骨头会和我们一起生活
除了一些调皮捣蛋和奇思妙想,《孩子们的诗》也展现了孩子们非常敏感的一面。
他们能感知到大人生气了,并且会想办法“解决”大人们的坏脾气:
爷爷生气了
张乔若/七岁
为什么把爷爷的头发全都画成竖起来的呢
因为爷爷老爱生气
那为什么还要在头发上画一把剪刀呢
因为宝宝想把爷爷的坏脾气都剪掉
他们也能感知到大人的衰老:
皱纹
谢欣/八岁
爷爷年纪大了
他的脸上
布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平静的海面
一阵微风拂过
荡起层层波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生活中加入了另一个小生命:
两个名字
陈尚夫/九岁
青蛙说他有两个名字
小时候叫小蝌蚪
长大了叫青蛙
我要告诉大家
我也有两个名字
以前叫弟弟
现在叫哥哥
因为我有个妹妹啦
在这本《孩子们的诗》里,还有很多很多像这样可爱的诗歌。
我不开心的时候会想去翻一翻这本书,随便看一首都会心情变好一点,因为很多被我想复杂的事情,在孩子们眼里都很简单很快乐。
所以如果你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也可以去看看这本《孩子们的诗》,或许也能从中找到快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