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纪伯伦简介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1883-1931),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艺术生命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纪伯伦风格还见诸于他极有个性的语言。他是一个能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写作的双语作家,而且每种语言都运用得清丽流畅,其作品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31年冰心先生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纪伯伦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叙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诗的主要奠基者,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纪伯伦18岁起开始其文学生涯,其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两个时期:前期以小说为主,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后期则转向散文和散文诗的写作,大都用英文写成,然后再译成阿拉伯文,所以他的两卷本的《全集》,第一卷称“原文卷”,第二卷称“译文卷”。“原文卷”包括8部作品,即《音乐短章》(1903)、《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1908)、《被折断的翅膀》(1911)、《泪 与笑》(1913)、《行列圣歌》(1918)《暴风集》(1920)《珍趣篇》(1923);“译文卷”也包括8部作品,即《疯人》(1918)、《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大地诸神》(1931)《流浪者》(1932)《先知园》(1933)。实际上,纪伯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独幕剧《国王和牧羊人》,但未收入全集,而是附在《努埃曼全集》第三卷中发表的。
纪伯伦的创作前期,主要是从事小说的创作。他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中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前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3个短篇小说:《世纪的灰和永恒的火》、《玛尔塔・巴尼娅》和《狂人约那》。这部短篇小说集矛头直指那些封建教权势力,抨击了封建暴政的可恶,谴责了屈从的可耻,歌颂了抗争的可贵。后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4个短篇:《瓦丽黛・哈尼》、《坟墓里的吼声》、《新婚的床》和《叛教者哈利勒》。它发出了苦难深重的阿拉伯人民的呼声。由于这些短篇小说歌颂了叛逆和反抗,纪伯伦被教会开除教籍并被土耳其当局驱逐出黎巴嫩。
纪伯伦创作的后期,主要是进行散文和散文诗的创作。纪伯伦转入散文诗的创作后,从1913年起,用阿拉伯文发表了《泪与笑》、《行列圣歌》、《暴风集》、《珍趣篇》等散文诗集。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了他对爱与美的渴望,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谴责了西方的文明等。1918年起,开始用英文写作,接连发表了好几部散文诗集,如《疯人》、《先驱者》、《先知》、《沙与沫》、《流浪者》、《先知园》等。这些作品表现了他深邃的哲理思想和巨大的讽刺才能。
黎巴嫩的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ds
汗,我只知道张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