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2)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送魏二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送魏二这首诗写了:江楼、橘柚、江风、雨、舟、月、猿。诗歌描写了诗人在风雨交加中送友人上船的场面,营造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别情。
《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曾作为诗词鉴赏材料编入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
作品原文编辑
送 魏 二⑴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⑵,愁听清猿梦里长⑶。 [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魏二:作者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平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P《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1] [2]
白话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3]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后期(748―756)王昌龄贬龙标尉时,当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送别友人时在宴会上所创作的,为客中送客之作。
赏析《送魏二》 后两句的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
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只身来到潇湘,天上只有一轮孤月相伴.梦里听见猿啼,睡不安适,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送魏二
1. 送魏二古诗现代文阅读,答者重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2. 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 ① ,回答问题 (8分) 醉别江楼橘 小题1:橘柚香
小题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1分),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2分)。
小题1:第一二句是写眼前实景(1分)。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1分)。借助想像,虚实结合,更有助于表现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及惆怅的别情(1分)。
小题1:试题分析:橘柚飘香是在秋季才会有的,所以,送别的季节是秋季。
点评: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和生活体验来提取关键信息。
小题1:试题分析:“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
点评:解答本题时 ,先解释该字在句中含义,在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情景,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1:试题分析: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点评: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先看修辞。再看运用了哪一类抒情、哪几种手法,最后看章法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 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如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例如:兴,百姓苦…)等,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烘托(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白描细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 (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2)这首诗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解析:无。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题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小题1: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眼前实景,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小题1:本题为炼字题,“凉”不仅有身体上的寒冷,还有心理上的凄凉。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此题重在“虚实结合”。
。
5.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11~13题(7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 小题1:送别小题2:前两句借景抒情(或间接抒情)(1分),饯别宴上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优雅,气氛温馨;而到朋友上船离别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1分)两种不同的景物氛围,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由喜转悲。
(1分)或:前两句借景抒情,(1分)饯别宴上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优雅,气氛温馨,虽为乐景,实际上是写“醉别”哀情,朋友上船离别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1分)有力地烘托出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1分)小题3: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行人难以成眠。
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1分)诗人借助想象,以彼写此,(1分)借以抒发朋友离去后的愁绪。
(1分) 略。
- 上一篇: 王昌龄的《素上人影塔》 诗歌赏析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