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我整理了清明节心情随笔散文,欢迎阅读。
篇一:清明节心情随笔散文20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自有了杜牧的这首清明七绝诗,于是清明节从此少不了凄冷的春雨绵绵的春雨。这千百年来的霏霏淫雨,淋湿了唐的豪情万千,淋湿了宋的婉约无限,淋湿了元的强悍霸道,淋湿了清的奢华无边,淋湿了现代的风云变幻和沧桑巨变。这霏霏淫雨,淋湿了千百年的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也淋湿了他乡与故园之间的千里关山路。我这个远走他乡的孩子,也在遥远的地方,也在每个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总是感伤。这个北方的城市,清明也许不曾有雨,但是只要是清明这个字眼出现,总不免倍加的思念故人,思念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个年头了,这十年的清明,我从不曾能回去一趟,去母亲的坟头添一捧黄土,烧一刀黄纸,上一柱香,磕几个头。总是在清明时节看着路上行色匆匆赶着去上坟的人们,独自感伤。也不知道母亲在天国是否安详?也不知道母亲在天国是否知道,儿子这虽然没有赶到跟前,其实儿子的心总是在强烈的思念母亲?吴头楚尾的那方家乡那片土地,清明节总飘下的清明雨,是我思念的眼泪,那掠过带有寒意的春风,轻声呜咽,一如我思念母亲轻声无言的叹息。我想,冷冷的清明雨肯定又湿了弯曲的山路,湿了坟前的树……十年的时间里,思念母亲是深深地悲恸,是无限的伤感,是不能放却的情感。心底深处在某个地方已经结成了老茧!总在这个思念故人的节气里,沉醉于对母亲的无尽思念。这种伤痛和遗憾,总不能弥补,总不能自拔。
当接到老家电话之时,其实在我意料之中。千里归家路,我们开车一路狂奔,火热的七月,弥漫着燥热的空气。天黑之时,踏进家门,家里亲友都在,堂屋里放着一口尚未油漆的白色的棺木,那么刺眼和震撼。我扑到在母亲的床前,长跪不起,母亲已经深度昏迷,紧闭双眼,无法看见我这个泪雨滂沱的儿子了。整整一夜时间,我没有合眼,忍住抽泣,对着母亲轻轻的呼唤,我看见母亲眼角流下的眼泪,却始终不能看我一眼,母亲真的太累了真的太苦了,这么多的苦难折磨的她连睁眼看我的力气也没有了。这个景象永远刻在我心深处,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是痛的钻心。在我回家的第二天早上,母亲在我们的哭泣声中平静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为之辛苦奉献一生的家。我想,即使是母亲没有力气能看我最后一眼,但她一定知道我在身边,因为她听到了我整夜的呼唤。我在老家整整半个月,在乡亲们的安排下,进行一项又一项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身后事。麻木的我竟然没有流泪,茶饭不思,夜不想寐,就像一个木偶一样,在那段时间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悲痛,或许是过度悲痛,心如死。半个月下来,谁见了我都说瘦了干了疲了,是啊,瘦了十几斤,只睡了三五个觉。返回这里,我一个人,工作之余,其他时间总是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沉浸在遗憾之中。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远离家乡远离母亲,在母亲害病的这几年我极少能在床前照顾一二,却总是让母亲为我担心!母亲总怕因她缚住了我的脚和手!这成了我永久的遗憾!如果能够重来,我愿意抛弃所谓人生理想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终日伺奉在母亲的身旁。每当看到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总感受他们母亲的殷殷关切,他们却不耐烦不珍惜,我不免时有气愤和心伤。
如今又到清明时节,思念的情怀被这心里的清明雨洗涤,更加的清晰和浓烈。虽然这清明时节,儿子不能赶到跟前为坟头插上几株鲜花,添上黄土,但我想母亲一定能感受到我这份深深地怀念,这份深深地怀念也一定会化作家乡的春雨,落在母亲的坟前坟后,湿润每一片土地。母亲在天国也一定知道这是远方儿子因深深地思念抛下的点点清泪。
篇二:清明节心情随笔散文2017 清明祭扫各纷然
又是一个清明节。
清明祭扫日,随家族父老弟兄、宗室晚辈们去祭扫。半生光阴,仿佛就是在这祭扫的一刹那间,别我而去。早已没了儿时的感动与欢天喜地。面对松柏常青却静寂冷森的坟头,追溯自己的前世今生。
一座座黄土堆里,长眠着一张张子孙们完全陌生的面孔,但却是十分敬畏的祖先;安息着与我今生今世血浓水的祖辈、父辈和远去的'亲人,他们的音容笑貌只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才会又一次浮现在我面前。
如同千家万户孝子贤孙一样的工作,我点燃数支香火,一沓火纸和纸钱,寄托无限追思。那花花绿绿纸钱,在火苗里跳跃着腾空而起,变成灰烬在空中任意飞舞。老先人也许正兴高采烈驾着祥云而来,盘旋在我们的头顶,享受着子孙们的虔诚叩头,顶礼膜拜,抑或数着那一沓沓崭新的票子,又在做着精打细算,安排着另一个世界里百姓日子的天天开销吧?
他们看到子嗣们如此熙熙攘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定会惬意非常。终究他们的血脉就这样一代传承了下来。我们的血管里涓涓流淌着的是他们的基因和代代传承血液。由于条件所限,年代久远,我们根本不可能熟识他们的尊荣面孔,更没有为他们歌功颂德的文字留传于世,因为他们终究太平常了,平常得如同这坟头上的野草一般默默无闻。我们只能凭借祖辈父辈口口相传,缅怀英灵。我们在不停的燃放鞭炮,不停的叩头,不停的点燃火纸,不停的上香。从一个坟头走向另一个坟头,慰问他们。
山坡地里、平地里,当年都曾经是他们的家园,后来农业学大寨了,考虑到子孙后代香火不断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便回到了那个乡谚称做“骨实匣子”,小而简陋的盒子里随便就“安身立命”了。虽然有点儿委屈,平民百姓嘛,平生所受委屈不难想像,早已司空见惯。他们随遇而安,因为他们不再是昔日的家长。“家长”一职,早已让位于他们的子孙后代。他们坐享其成子孙们的香火,终究“香火不断”啊!他们不会再作任何形式上的发言表态。
任子孙为他们一次次“搬家迁徙”,如同当年山西大槐树底下的元代大移民那样。他们没有行李,没有家产,没有金满箱银满箱的丰厚遗产,更没有使子孙代代承袭的骄人爵位。只有那一点少得可怜的“骨实”,佐证着他们的物质形骸最后形式。也许再要不了太久时间,那仅存的数根“骨实”,就要化入泥土,如同一朵小花,一片叶子一样,来自于大自然,最终又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
宋人高翥的几首清明诗,最能反映祭扫活动的本质。《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不能不说这是最超脱的气度。古人那朴素的唯物思想,也就跃然于眼前,仿佛一份清明节的解说词,即清新又自然,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惊世骇俗。
高翥的另两首清明诗《清明日约宋正甫黄行之兄弟为东湖之集》“自在嬉游遍四方,不曾孤负独春光”。《清明日招社友》“生前富贵谁能必,身后声名我不知。且趁酴对X,共来相与一伸眉。”说尽了人生最简单的道理,对于身后的一切尽付笑谈中,一杯酒,一嬉游,清明情!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从容,那么的禅味空灵。
其实人生本该如此,只是后来人越发自我,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真实―权力地位金钱美色车子票子房子。物质充塞了眼眶,也壅塞了头脑,自然失却了本源的那个物质自我,而沦为物质的奴隶……
那一座座坟头上洁白的纸绺儿,迎风抖搂,说明他的子孙们来过。说明后继有人,香火不断。尽管他们的名字叫芸芸众生,却给祖先一个籍慰的报告:这个社会尚在安宁运转,称做太平盛世。
篇三:清明节心情随笔散文2017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翠柏凝春,清明节也是踏青节、祭祀扫墓的吉日。
说道清明节,我便回想起我们曾经扫墓的情景。
三十五年前,正是我的学生时代,每逢清明节那天上午,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会集在一起前往烈士陵园扫墓,当时的情景,我至今难忘!
清明节那天空气格外清新,阳光灿烂,仿佛在为我们增添生机。我们身穿素装,领系红领巾,胸佩一朵小白花 ,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烈士陵园而去。
长长的队伍并行两排,前望不到头,后看不到尾,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在自由摆动,给每一位同学一种信心,我们高举着红旗迎风飘扬。
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以南3公里处,此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松柏掩映的地方,这里安息着九位烈士的身躯,被当地人称:“抗凌抢险九烈士陵园”。
不远处只见烈士墓前,已是人山人海,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有工人、农民、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的人们......场地上及每个角落,红旗飘扬,横幅上的大字醒目可见“英雄虽逝,英灵永存”
烈士墓前,摆满了松树、花圈和五颜六色的鲜花,与山坡上盛开的桃花相互应,鲜艳、庄重而夺目。烈士墓碑两旁分别站着解放军叔叔,解放军叔叔那凝重的身姿让我羡慕和向往。
整个场地上的人们,严肃、认真,都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事情发生在1969年2月10日的夜晚,正值春节前夕,部队官兵正在大礼堂欣赏文艺演出。当晚黄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洪。一声令下济南军区独立舟桥营全军出动,奋勇抗凌抢险,在这场抗凌抢险战斗中,有九位解放军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九位烈士的壮举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和骄傲,他们与日月同辉,与江河永存。他们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事迹,很快传遍了齐鲁大地。
我们站在烈士墓碑前,郑重地低下头,听着哀乐,默默地流下了热泪,庄严而深深的鞠躬,默哀、献花,在内心深处决心以烈士们为榜样,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此时久久不愿离去。
次日,我们每一位同学用真情实感写了感想和心得体会,相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扫墓的情景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每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九位烈士的名字我还记得,他们分别是:张秀廷、吴安余、杨成启、王元贞、蒋庆武、周登连、陆广德、阎世观、杨广佩。
烈士们安息吧,你们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我们永生不忘,世代相传。
致清明节之际,深切缅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祭奠先烈英灵,追思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先烈的光荣传统,激扬我们的斗志。
我们向已故的革命前辈表示沉痛的哀悼与深切的怀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