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美文> 正文

舒婷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2023-02-04 08:35:57 暂无评论 196 经典美文 舒婷   资料   舒婷的散文

舒婷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预约私奔》、《柏林,一根不发光的羽毛》、《Hi 十七岁》、《今夜你有好心情》、《舒婷诗文自选集》、《舒婷的诗》、《舒婷文集》(三卷)、《当代中国文库精读-舒婷集》、《致橡树》。

1、人物简介

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2、人物生平

50年代中期,母亲带着她和兄妹三人从漳州回到厦门,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里。舒婷从小随母亲在外婆家长大。

四岁起,外祖父就拿唐诗当儿歌教她念,外婆则娓娓讲述“三国”、“水浒”、“聊斋”哄她上床睡觉。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来越坏。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当选厦门文联主席。

主要作品

诗集

《双桅船》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会唱歌的鸢尾花》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年

《始祖鸟》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1年

散文集

《心烟》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年

《秋天的情绪》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3年

《硬骨凌霄》

珠海出版社

1994年

《露珠里的“诗想”》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年

《预约私奔》

台湾九歌出版社

1998年

《柏林,一根不发光的羽毛》

花城出版社

1999年

《Hi 十七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

《今夜你有好心情》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选集

《舒婷诗文自选集》

漓江出版社

1993年

《舒婷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

《舒婷文集》(三卷)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年

《当代中国文库精读-舒婷集》

香港明报出版公司

2000年

《致橡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年

望采纳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的资料

“新诗潮”中的鲜活色彩

在新时期新诗潮跃升的态势中,一批女诗人悄然崛起,以各具特色的诗作,为诗坛带来鲜活的色彩和蓬勃的生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舒婷。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 1969年开始创作, 1979年公开发表作品。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作品翻译成20多国文字,境外出版5个语种诗集单译本。

一位“油印”派诗人诞生

舒婷乳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和美的家庭因而而破裂,这一切遭遇使她过早体味到人世沧桑。她从小随母亲在厦门外婆家长大。

舒婷6岁读小学时便有了正式学名龚舒婷。到了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从大人的书橱里抽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读。延至初中,一直是“小资”情调的批判对象。初中二年级时适逢“文革”爆发,舒婷狂热了半年之后遂成名副其实的逍遥派,悄悄藏在家里手不释卷,接触了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世界文豪的大量作品。1969年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而至,她把普希金的诗集打进行装赴闽西太拔公社插队落户。在农村她开始写日记,抄各种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并把写信当作生活的莫大享受,她顺手写下的几首诗竟在知青中流传开来。

20岁那年,舒婷以独生子女为由被照顾回城。在待业期间,她在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1975年,舒婷正式调织布厂当工人。这一年,她的几首辗转流传的诗,经人介绍给下放永安的老诗人蔡其矫。这位老诗人非常看重舒婷的诗才,在长期通信中,不厌其烦地抄诗送她,几首是强迫她读了聂鲁达、波特莱尔以及许多当代国外有代表性的诗,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

1977年,舒婷调至灯泡厂做起了累人的焊锡工,同年,经蔡其矫介绍结识了青年诗人北岛,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她说不啻受到一次八级地震。1978年,舒婷应约在北岛、芒克主编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歌《致橡树》和《呵,母亲》,此后,她的诗作多次在《今天》和福建的油印刊物《兰花圃》上出现,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新诗潮”与传统诗潮的沟和桥

1979年4月和6月, 《诗刊》先后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引起诗坛的关注。《福建文学》自1980年第2期开始,展开了舒婷诗歌作品的讨论,历时11个月。舒婷无形中成了“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年,她的创作在争议中达到高峰期,此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诗选》,一时为众多诗歌爱好者和青年读者所争相购买。

1982年,舒婷与诗评家陈仲义结婚并且因孕期不适而搁笔。她的沉寂持续了将近3年时间,于是社会和文坛有了种种猜测,其中有关舒婷创作后劲儿不足的传闻最多。这期间,她收到五、六千封读者来信,这使她不安、感慨。1984年她发表了组诗《你们的名字》,告慰那些关心她的读者。之后,她双陆续发表诗作,数量却不如从前。

1986年她出版了新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较前那种美丽忧伤的诗风有了变化。

在“后崛起派”面前沉着应战

80年代年轻的“后崛起派”曾发表别了,舒婷北岛的诗歌宣言,舒婷不愿输于年轻人的挑战。她说:“对于年轻的挑战者,我要说,你已经告诉我们,你将要做什么?那么,让我们看看,你做了什么?因为,对于一个诗人,再没有比他作品更雄辩的了”。

1985年以后,舒婷另辟蹊径,将创作精力转入到散文领域。她的散文带着诗的特质与韵味,浪漫感伤、聪颖多思的诗人情怀,在散文写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1988年舒婷出版散文集《心烟》,多为忆往之作,显示了作家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走向。

1985年至1989年,舒婷应邀分赴前西德、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 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前西德、前东德出版了3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外文的有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10多个国家。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85年、1996年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入选。

“新诗潮”中的鲜活色彩

在新时期新诗潮跃升的态势中,一批女诗人悄然崛起,以各具特色的诗作,为诗坛带来鲜活的色彩和蓬勃的生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舒婷。

舒婷, 1969年开始创作, 1979年公开发表作品。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作品翻译成20多国文字,境外出版5个语种诗集单译本。

一位“油印”派诗人诞生

舒婷乳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和美的家庭因而而破裂,这一切遭遇使她过早体味到人世沧桑。她从小随母亲在厦门外婆家长大。

舒婷6岁读小学时便有了正式学名龚舒婷。到了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从大人的书橱里抽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读。延至初中,一直是“小资”情调的批判对象。初中二年级时适逢“文革”爆发,舒婷狂热了半年之后遂成名副其实的逍遥派,悄悄藏在家里手不释卷,接触了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世界文豪的大量作品。1969年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而至,她把普希金的诗集打进行装赴闽西太拔公社插队落户。在农村她开始写日记,抄各种中外大诗人的作品,并把写信当作生活的莫大享受,她顺手写下的几首诗竟在知青中流传开来。

20岁那年,舒婷以独生子女为由被照顾回城。在待业期间,她在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1975年,舒婷正式调织布厂当工人。这一年,她的几首辗转流传的诗,经人介绍给下放永安的老诗人蔡其矫。这位老诗人非常看重舒婷的诗才,在长期通信中,不厌其烦地抄诗送她,几首是强迫她读了聂鲁达、波特莱尔以及许多当代国外有代表性的诗,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

1977年,舒婷调至灯泡厂做起了累人的焊锡工,同年,经蔡其矫介绍结识了青年诗人北岛,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她说不啻受到一次八级地震。1978年,舒婷应约在北岛、芒克主编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歌《致橡树》和《呵,母亲》,此后,她的诗作多次在《今天》和福建的油印刊物《兰花圃》上出现,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

“新诗潮”与传统诗潮的沟和桥

1979年4月和6月, 《诗刊》先后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引起诗坛的关注。《福建文学》自1980年第2期开始,展开了舒婷诗歌作品的讨论,历时11个月。舒婷无形中成了“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1年,她的创作在争议中达到高峰期,此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诗选》,一时为众多诗歌爱好者和青年读者所争相购买。

1982年,舒婷与诗评家陈仲义结婚并且因孕期不适而搁笔。她的沉寂持续了将近3年时间,于是社会和文坛有了种种猜测,其中有关舒婷创作后劲儿不足的传闻最多。这期间,她收到五、六千封读者来信,这使她不安、感慨。1984年她发表了组诗《你们的名字》,告慰那些关心她的读者。之后,她双陆续发表诗作,数量却不如从前。

1986年她出版了新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较前那种美丽忧伤的诗风有了变化。

在“后崛起派”面前沉着应战

80年代年轻的“后崛起派”曾发表别了,舒婷北岛的诗歌宣言,舒婷不愿输于年轻人的挑战。她说:“对于年轻的挑战者,我要说,你已经告诉我们,你将要做什么?那么,让我们看看,你做了什么?因为,对于一个诗人,再没有比他作品更雄辩的了”。

1985年以后,舒婷另辟蹊径,将创作精力转入到散文领域。她的散文带着诗的特质与韵味,浪漫感伤、聪颖多思的诗人情怀,在散文写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1988年舒婷出版散文集《心烟》,多为忆往之作,显示了作家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走向。

1985年至1989年,舒婷应邀分赴前西德、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 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前西德、前东德出版了3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外文的有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10多个国家。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85年、1996年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入选。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

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回答者:今天de0鸭蛋 - 魔法学徒 一级 3-2 19:11

修改答复: 今天de0鸭蛋,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

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