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腊八粥 是散文吗
是散文!因为我们学过了!
点评桃源与沅州好词佳句
1. 桃源与沅州读书笔记主要内容好词好句 读书笔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千百年来早已深入人心,凡读过它的读者无不对这理想的世外桃源产生向往之情。
但是本文作者沈从文却从现实出发,为我们描述了真实的桃源人的生活和环境,使得读者对于真实的桃源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现实是残酷的,冷峻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和人们的想象中。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从《桃花源记》对人们的影响谈起,引出真实的桃源县的风土人情。
第二部分(2-3):写现实中的桃源县总体的杂乱与“风雅”人慕名前来“访幽探胜”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仙境的虚构性,不是真实存在的。 第三部分(4-7):写桃源县的人文景观,强调其世俗但也不乏野性、强悍的美,突出与《桃花源记》中人生景观的不同,引起人们对理想和现实的深思。
好词好句: 1,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白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乱走一阵,桃花源就在眼前了。 2,城中有棺材铺,官药铺,有茶馆酒馆,有米行脚行,有和尚道士,有经纪媒婆,庙宇祠堂多数为军队驻防,门外必有个武装同志站岗.土栈烟馆既照章纳税,就受当地军警保护。
代表本地的出产,边街上有几十家玉器作,用珉石染红着绿,琢成酒杯笔架等物,货物品质平平常常,价钱却不轻贱。 3,实在病重了,不能作生意挣饭吃,间或就上街到西药房去打针,六零六,三零三扎那么几下,或请走方郎中配副药,朱砂茯苓乱吃一阵,只要支持得下去,总不会坐下来吃白饭。
(一)原文:桃源与沅州 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皆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
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都是避秦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无论魏晋了。
千余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体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章也就增加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至于住在那儿的人呢,却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从不曾有人遇着遗民或神仙。
桃源洞离桃源县二十五里。从桃源县坐小船沿沅水上行,船到白马渡时,上南岸走去,忘路之远近乱走一阵,桃花源就在眼前了。
那地方桃花虽不如何动人,竹林却很有意思。如椽如柱的大竹子,随处皆可发现前人用小刀刻划留下的诗歌。
新派学生不甘自弃,也多刻下英文字母的题名。竹林里间或潜伏一二翦径壮士,待机会霍地从路旁跃出,仿照《水浒传》上英雄好汉行为,向游客发个利市,使人措手不及,不免吃点小惊。
桃源县城则与长江中部各小县城差不多,一入城门最触目的是推行印花税与某种公债的布告。城中有棺材铺,官药铺,有茶馆酒馆,有米行脚行,有和尚道士,有经纪媒婆,庙宇祠堂多数为军队驻防,门外必有个武装同志站岗.土栈烟馆既照章纳税,就受当地军警保护。
代表本地的出产,边街上有几十家玉器作,用珉石染红着绿,琢成酒杯笔架等物,货物品质平平常常,价钱却不轻贱。另外还有个名为“后江”的地方,住下无数公私不分的妓女,很认真经营他们的职业。
有些人家在一个菜园平房里,有些却又住在空船上,地方虽脏一点倒富有诗意。这些妇女使用她们的下体,安慰军政各界,且征服了往还沅水流域的烟贩,木商,船主以及种种因公出差过路人。
挖空了每个顾客的钱包,维持许多人生活,促进地方的繁荣。一县之长照例是个读书人,从史籍上早知道这是人类一种最古的职业,没有郡县以前就有了它,取缔既与“风俗”不合,且影响到若干人生活,因此就很正当的定下一些规章制度,向这些人来抽收一种捐税(并采取了个美丽名词叫作“花捐”),把这笔款项用来补充地方行政,保安,或城乡教育经费。
桃源既是个有名地方,每年自然有许多“风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里携了《陶靖节集》与《诗韵集成》等参考资料和文房四宝,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这些人往桃源洞赋诗前后,必尚有机会过后江走走,由朋友或专家引导,这家那家坐坐,烧盒烟,喝杯茶。
看中意某一个女人时,问问行市,花个三元五元,便在那龌龊不堪万人用过的花板床上,压着那可怜妇人胸膛放荡一夜。于是纪游诗上多了几首无题艳遇诗,把“巫峡神女”、“汉皋解佩”、“刘阮天台”等等典故,一律被引用到诗上去。
看过了桃源洞,这人平常若是很谨慎的,自会觉得应当即早过医生处走走,于是匆匆的回家了。至于接待过这种外路 “风雅”人的神女呢,前一夜也许陆续接待过了三个麻阳船水手,后一夜又得陪伴两个贵州省牛皮商人。
这些妇人照例说不定还被一个散兵游勇,一个县公署执达吏,一个公安局书记。或一个当地小流氓长时期包定占有,客来时那人往烟馆过夜,客去后再回到妇人身边来烧烟。
妓女的数目占城中人口比例数不小。因此仿佛有各种原因,她们的年龄都比其他大都市更无限制。
有些人年在五十以上,还不甘自弃,同十六七岁孙女辈前来参加这种生活斗争,每日轮流接待水手同军营中火案。也有年纪不过十四五岁,乳臭尚未脱尽,便在那儿服侍客人过夜的。
她们的技艺是烧烧鸦片烟,。
2. 桃源与沅州好词好句 有人没有上学.如果每人把吃“肯得基”“麦当劳”的钱,抽烟的钱,买化妆品的钱都捐出去,那么大多数人都能上学了!但看到人们这么努力的捐钱,我又明白了世界上的一种爱!
当看见父母教育子女时,我明白了一种爱,那就是父爱和母爱.当看见老师教育学生时,当时大家都觉得很讨厌,但长大之后就明白了,他们都很感谢老师.我又明白一种爱.
当看见我们班的钱琴芳同学生病没来上学时,我们全班又凑了点钱去医院看望了她……我又明白了一种爱DD关爱.
当看见小孩小店里贪了小便宜,回到家中后,父母却反而说自己的小孩聪明.于是我又明白了一种爱DD溺爱.
时间是宝贵的;友谊是长久的;生活是多彩的,那么爱呢?是形形色色的,是无处不在的,我真心希望天下父母
3. 评论沈从文的桃源与沅洲600字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千百年来早已深入人心,凡读过它的读者无不对这理想的世外桃源产生向往之情。但是本文作者沈从文却从现实出发,为我们描述了真实的桃源人的生活和环境,使得读者对于真实的桃源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现实是残酷的,冷峻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和人们的想象中。
第一部分(1):从《桃花源记》对人们的影响谈起,引出真实的桃源县的风土人情。
第二部分(2―3):写现实中的桃源县总体的杂乱与“风雅”人慕名前来“访幽探胜”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仙境的虚构性,不是真实存在的。
第三部分(4―7):写桃源县的人文景观,强调其世俗但也不乏野性、强悍的美,突出与《桃花源记》中人生景观的不同,引起人们对理想和现实的深思。
(1)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
本文先由《桃花源记》写起,通过这篇文章在人们心中的广大影响引出现实中的桃源的风土人情。通过对现实中桃源的环境、人文景观等的描述,让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的残酷、严峻,使得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在作者的笔下一点点被破坏,最终回归到现实,也引起人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思。
(2)语言准确生动,内容丰富。
本文篇幅不算太长,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从桃源的总体印象具体到桃源的特产、生意往来、交通工具,以及人们的生存现状和人生奋斗的过程,再讲到桃源的花草,最后到桃源人的精神气质等等,有详有略,作者尽可能地在简洁的语言里包容了丰富的内容,让人们充分地了解桃源的风土人情。
《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向往和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对和平与与世无争的意境和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桃花源记》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桃源与沅州》中沈从文则是弘扬乡村人生和人性的美和善。人民的淳朴,人民对劳动的重视,这些美好精神,值得歌颂。
《桃花源记》:文言散文,叙事。《桃源与沅州》:现代文。1)带有“野性”的个性语言表达方式。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土腔”, 民俗化语言的渗透让文中水手们“相互辱骂祖宗”、“各种古怪希奇字眼儿……长大时再用它来辱骂旁人”。 这样写人物,真实、自然、质朴、亲切、传神。2)借助典型的意象。专载各类客人的“桃源划子”,船身轻,速度快,又不会出事,在平潭中游刃有余,注定了是沅水流域的交通利器。桃源的小船,本可以作为引人进入“桃源洞”大同世界的象征性器物来认识,但在这里沈从文竭力渲染的却是小船的作用。在大的沅水体系中,小船像一只过河的卒子,小与弱只是表象,当它容于水的体系中,含而化之,它却是水中最安全无事的在水中游刃有余的王子,其中的哲学人生之道是值得玩味的。3)传统传记的叙事方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沈从文在描绘沅水船只的过程中,时有对产生于沅水河畔的时尚名人进行穿插式的介绍,实践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物”的传统传记叙事方式。采用典型的方式介绍最早见于记载的桃源伐子上的屈原,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把为反抗压迫壮烈牺牲的姓唐的学生与终日混日子的本地人进行了对比。
4. 桃源与沅州读后感受80字 笔下的岩壁、石窟、码头、河流、水手、小船、落日、云影都微微地敷上了一层闲适淡然的色彩,悠悠地在宣纸上行走。仅有黑白两种主色,却晕染出多层次的质感。墨黑纸白,画面澄明清澈,简洁美丽。景物灵动,俊秀轻盈,宛如走入画中,但又是那么真实。
桃花、竹林、兰芷、女子、游客、水手皆一一入得画来。看落花飞散水月旁,人世几多沧桑,只身徘徊,迷途上,回头望。沈老在淡墨轻描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悲悯和反思。看似处处有着落,却又处处不留痕迹。任人目光在画卷流离,思绪兀自在“留白”的艺术下慢慢沉淀。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鸭窠围的夜》中那些“黛色如屋的大石头”“高大壁立的山”“山头上的小小竹子”“两山剩余一抹深黑,赖天空微明为画出一个轮廓”以及“两岸高处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脚楼”,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月半弯,云墨染,竹枝流水相缱绻的美丽画面。绿波粼粼青山高,船帘静处歌声轻,这不正是南唐画家董源笔下的《江堤晚景》吗?画面清丽动人,使人“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
5. 《桃源与沅州》读后感1000字 千余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既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体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章也就增加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
至于住在那儿的人呢,却无人自以为是遗民或神仙,也从不会有人遇着遗民或神仙 在桃源生活的妓女,在沅水上说野话出卖力气讨生活的水手纤夫,这是现实生活,与陶靖节笔下的不知有汉的桃花源人反差何其大,但某种程度上,却又那么的相似,他们都不会像读书人那样想那么多,不会去想生命的意义何在,不会去想怀才不遇,他们都只是按照祖祖辈辈走过的路来过他们的人生。很多长辈都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太浮躁,太着急,以前的人都不会想太多,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但是现在,我们才二十几岁,就要考虑买车买房,考虑现在的工作有没有升迁机会,还没找到对象就要想以后孩子奶粉钱怎么办,教育怎么办,有钱的忙着移民,没钱的也不愿当遗民。
没人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我们才二十几岁,却好似看到了自己六七十岁的样子,不愿到。
6. 推荐关于东江湖的好词佳句 翩跹于如梦似幻的晨雾之间。看渔夫迎着朝阳撒网,看重暖叠翠在雾霭中若隐若现……
不过,我不强求,我还没来得及举起相机,它们就已经没入密密的绿色竹海里。
【碎片二】江流天地外,穿越了时空。
倏地,一两只黄鹂从竹林掠过,岸堤的野草经过雨水滋润。只留下薄薄的一层,纱一般地铺在江面上。
用相机强拍下最后的残雾。心中到底是不甘的,浩浩荡荡,一直东去,我不是归人。想象中,滩月碎光流。
月,第二天我们开车经过时,已是太阳高照了。
雾气淡了很多,澄江静如练,我应该见过【郴州 东江湖】诗词碎片
我忆起那些句子。那么绝妙,几千几百年地静止着,在江面上久久的回荡……
我们开车经过,所有的人都惊呼――仙境啊仙境。几百年前就写就了。
山水如画。如梦似幻。
可惜!
近段时间我心情起伏着,如南粤的风雨。
层层叠叠的雾气在江面聚集着,山色有无中
这水,有那点随波逐浪的意愿,想要把自己交给风,一大早就起来,租一条小船。一叶扁舟。远山融在朦胧中,一直凄迷。广州的天灰蒙蒙的,更加的可人。
我觉得。这样的景色,却百折不回的势头。多少滴,才汇成这安静的湖广袤的江无垠的海,青苍色的水上,点缀着几处渔网。
不由得想到皇甫冉《归渡洛水》的最后一句: 谁知放歌客。寻一家农家住着。那么安静,那么祥和。
这里真的是世外桃源。太阳还未露脸,江面上的晨雾就已经上升到了半山腰,应该是唐诗里的碎片,待得秋天,满山红叶。美丽着。红日,就这么淡淡的淡淡的,散下红晖。
于是和嵘姐姐说, 此意正悠悠。
此情此景,真适合放歌。让歌声穿越过湖面。无言着。
【碎片一】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幅什么画面呢?如梦似真,如诗如画。
总是爱水,爱这种柔弱的,只是过客。
【碎片四】渚烟空翠合,我们还要来?
置身于山水中,仰观宇宙之辽阔,自感不过沧海一粟。正合了这句“余霞散成绮。但心中。在初生的日光下。
但在很早的时候,该是薄雾,凝于江面,却想不起来,接满金橘的时候,与碧空连接在一起。水边浪声澧澧,然后是大海,没有尽头。长江。”
谢眺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有情知望乡,谁能I不变。”只可惜,这是整个东江湖最美的景色――雾漫小东江,适合那么空灵的声音。
好像一个碎片,一个记忆的碎片,又像一个梦里的碎片。不,不是的,应该是前世的碎片,触目之处,我看到的只是哀远与恍惚。
我很想寻找一处桃源,寻找一棵忘忧草,或者寻找一杯遗忘药,让所有的感伤与苦痛远离我,竟是欢喜的。
那叶扁舟,默默的停泊在浓密的树荫下,静静的。毕竟,我是看过了那样的美景了。虽然只是匆匆一瞥而已。
【碎片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我原说要早起看日出,如同被揉碎了一般。水面上有模糊的影子。
水中小洲上的烟雾
7.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的主要内容 《桃源与沅州》从《桃花源记》和读书人寻桃源洞切入,叙述外人向往桃花源,桃花源人却不以为然。
然后娓娓叙述桃源城里的各种风雅轶事,描写了嫖客的风流和妓女的辛酸,以及烟草贸易和各地五花八门的特产。 还有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夫:小划子的舵手、拦头工人和小水手,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辞赋里的香花香草:屈原与湘水的关系及与人情相配的芷草,沅州城门上的血迹和当年那场守城兵与请愿青年的冲突。
上岸的客人自去寻客栈,水手则顺便去寻快乐。展现了一幅幅恬淡幽远的湘西风情画。
扩展资料: 《桃源与沅州》是《湘行散记》其中的一篇。《湘行散记》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
《桃源与沅州》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
语言清丽,风格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作品一方面拥有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的矛盾苦闷;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灾六难中保存下来的书信,更是对历史以及作者所创作的小说、散文的一个有力佐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湘行散记。
8. 湘行散记好词好句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这个版本并不只湘行散记,一共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也出过很多单行本。其好词好句摘抄如下:
沈从文湘行散记好句摘抄
(1) 这时真静,我为了这静,好像读一首怕人的诗。这真是诗。不同处就是任何好诗所引起的情绪,还不能那么动人罢了。这时心里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真带点儿惊讶,当我默读到生活某一章时,我不止惊讶。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楚一点点。你占去了我的感情全部。为了这点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
(2)倒茶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白脸长身头发黑亮亮的女孩子,腰身小,嘴唇小,眼目清明如两粒水晶球儿,见人只是转个不停 。
(3) 他那言语比喻丰富处,真像是大河流水,永无穷尽。
(4) 船是只新船,油得黄黄的,干净得可以作为教堂的神龛。我卧的地方较低一些,可听得出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前舱用板隔断,故我可以不被风吹。我坐的是后面,凡为船后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
(5) 二十年前澧州地方一个部队的马夫,姓贺名龙,一菜刀切下了一个兵士的头颅,二十年后就得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军队来解决这个马夫。谁个人会注意这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使用什么写成的!
扩展资料
创作历程
《湘行书简》由一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记》的母本。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湘行散记》便是根据这些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
从《湘行书简》到《湘行散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材料到创作的极好范例。那些记录了他们彼此思念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绪的真实写照。
语言特点
散文集。沈从文作。1936年出版。收散文十一篇。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语言清丽,风格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书简一方面拥有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的矛盾苦闷;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灾六难中保存下来的书信,更是对历史以及作者所创作的小说、散文的一个有力佐证。
包含散记
本书包括的散记有: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鸭窠围的夜、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箱子岩、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老伴、虎雏再遇记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图书馆必藏、藏书人必备、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大型丛书。
9. 好词佳句的摘抄和点评 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他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句”和“篇”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重要性,对改进和提高我们诗词的创作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认为,对于目前诗词创作状况,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他的境界说。
什么叫有句无篇?即过分追求词句的雕刻,忽略整个诗词的篇章结构和总的灵魂,虽有好句如珠玉,亦徒埋于荒草黄沙之中。这是我们这些初学旧体诗词的人最易犯的毛病。你看我们这《汉诗随笔》里,有极少数作者,把他的词分散开来,变成单个的词、字,则皆美词也!若将其合成他要写的那首词,读之不是不知所云,就是令人喷饭。不知他从那里找来的这些漂亮的词,仿佛从《美词大典》中一一抄来的,真真可惜了这些美词也!当然,还有个别作者,将当代痞子文学引入诗词,故意用些卑琐低级的词汇,用意标新立异,则一并连词句皆无,更遑论篇章结构之大旨哉!没有篇,即没有统领全诗的意境,是无境界可言,纵有好句,亦难感人矣。
什麽叫有篇无句?就是篇章结构、立意很好,但却平铺直叙,没有好句,没有诗眼,举例言之,敝人之“昨日入秦岭”、“驱车入秦岭”就犯的是有篇无句的毛病。一首诗词,没有好句,没有亮点,就很难点亮读者心中那盏照亮灵魂的明灯,不能打动人,不能动人,则作诗何为!我们写诗词,纵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以流传千古的名句,次而求之,也应有一二使人读之难忘的好句,道出“人人心中所有,个个口中所无”的真理,真境,真情来!是无句,亦难有诗矣。
有篇有句,方为好诗,但亦不易为也,要在初学之人,往往顾此失彼耳。即如古人,王大师推崇的也不过难唐李后主、宋之欧阳修寥寥数人而已。虽然,我等后生亦不可藉此而不奋进也!
- 上一篇: 5~10字精美好句 5~10字精美好句100个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