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母亲对张爱玲说的话?
母亲对张爱玲说的一句话“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张爱玲的母亲是所谓的‘’新女性‘’,对张爱玲及其弟弟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张爱玲和她弟弟都是一生坎坷。
她对孩子的爱是有的,但这爱没有孩子还是小的时候对母亲那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没加污染和蒙尘的爱来的深刻、纯粹。
但是在哪个动荡的年代里,她也无能为力吧。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她的想法很前卫。如果放在现在,她的学识,也许可以让她成长一位好母亲,活的自由潇洒!
张爱玲名著
张爱玲名著
张爱玲(Eileen Chang),现代华语文学界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受读者喜爱。她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出现代女性的复杂内心世界。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几部特别值得一提的名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色,戒》
《色,戒》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以1940年代抗战时期的上海为背景,通过一个女大学生与一个汉奸之间的纠葛,揭示出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挣扎。张爱玲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和黑暗。《色,戒》的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堪称张爱玲的巅峰之作。
《半生缘》
《半生缘》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之一。故事讲述了一个传统家庭里的女子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剧。张爱玲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描绘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半生缘》被认为是张爱玲情感笔触的集大成之作,表现出她对人性和情感的独到洞察。
《金锁记》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每个故事都独具特色,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这个系列的小说以上海为背景,以女性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追求和探索。张爱玲用细腻的文字刻画出每个故事的人物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个细腻而又真实的世界。
《小团圆》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一部讽刺小说,以家庭为题材,揭示了旧社会封建家庭的虚伪和矛盾。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张爱玲精准地抓住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引发读者对封建制度的反思。《小团圆》中的幽默和讽刺被广大读者称赞为张爱玲文风的经典代表。
《萍踪侠影录》
《萍踪侠影录》是张爱玲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以一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当时社会百态和人性的沉浮。张爱玲以她独特的笔法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感受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
结语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洞察力,创作出了众多经典的作品。她的小说以独到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纠葛,让读者深思与共鸣。张爱玲对于女性命运和封建社会的批判也使她的作品更具时代的观照力。在读完张爱玲的作品后,不禁让人对她的才华和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力赞叹不已。她的作品不仅打动了无数读者,也为中华文学增添了一抹璀璨的色彩。
张爱玲之父?
张爱玲的父亲叫张志沂(1896年——1953年),又名张廷重,河北丰润人,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女李菊耦的独子。
张爱玲孩子?
张爱玲是一名作家,她的一生结婚三次,但没有孩了。
张爱玲老公?
张爱玲的丈夫是赖雅。
赖雅(1891—1967),男,德裔美籍剧作家,原是德国移民后裔。代表作《青春欲舞》。
赖赖雅是德国移民的后裔,17岁就读宾州大学文学专业,后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后来他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赖雅发表过不少作品,还曾是好莱坞圈子内被导演和制片人欣赏的剧作家,他写的许多剧本都很受欢迎。1956年3月13日,36岁的张爱玲遇到了65岁的赖雅。后来,赖雅在各方面甚至包括身体似乎都走了下坡路,文学无大建树、经济状况拮据、摔断了腿并数度中风。
1956年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1967年张爱玲和赖雅来到康桥半年后逝世,逝世时赖雅76岁,张爱玲47岁。
张爱玲情诗?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诗词?
《晚秋的乡愁》
紫色雏菊簌力在更深色的瓶内
在镂刻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
在异乡的风里凄愁
而虚静落下
在昔日家屋
在远处山冈
云淡淡曳过
风轻轻扬过山头
水悠悠溜走
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
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
十月的寒意有多深 以及
幽壑奔冽的光
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
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
每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张爱玲诗歌?
《落叶的爱》—
大的黄叶子朝下掉;
慢慢的,它经过风,
经过淡青的天,
经过天的刀光,
黄灰楼房的晨梦.
下来到半路上,
看得出它是要
去吻它的影子.
地上它的影子,
迎上来迎上来,
又像上往斜里飘.
叶子尽量慢着,
装出中年的漠然,
但是,一到地,
金焦的手掌
小心覆着个小黑影,
如同捉蟋蟀--
"唔,在这儿了!"
秋阳里的
水门汀地上,
静静睡在一起,
它和它的爱.
张爱玲母语?
张爱玲说:“我的母语,是被北边话和安徽话的影响冲淡了的南京话。”她的上海话是后学的,虽然她一向被视为上海都市文学的代表,但从接触张爱玲的小说起,总觉得她的行文用字里,时不时就蹦出一种安徽味。张子静说:“然而母亲和姑姑走了。我和姐姐由保姆带着。”她母亲和姑姑1924年离开家去欧洲留学,张爱玲不过四岁,正值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就这么被安徽的保姆、女佣包围着,那种影响,也许不像她学上海话那么刻意,但大抵是“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沁到皮里。去美国之后,张爱玲总提安徽方言。
这种方言,实在是她过去生活的一部分。《怨女》里,银娣一家说一口家乡的侉话。《小团圆》里,有那句大名鼎鼎的合肥土白:“不做摪搞啊?”“摪”也是凭音对上的字,意思是怎样,听惯了上海话和普通话的人,再听这个话,难免会侉气。
张爱玲与弟弟吃饭,女佣则敦促:“快吃,乡下霞子没得吃呵!”“霞子”,在合肥话里指孩子。叫女儿有时候叫“大姐”,“我家大姐”云云,女儿小的时候也有叫“小大姐”的。张爱玲用在小说里,算是土白,还是侉气,但那种质朴的和善与生活气息,却从一两个字的变动和语气的变换中油然而生。还有合肥土白里“啊”字的发音方式,也被张爱玲分析过,“合肥话拖长的‘啊’字,卷入口腔上部,搀入咽喉深处粗粝的吼声,从半开的齿缝里迸出来”,古怪的戏剧化。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也生活在安徽方言里,有时候她也会用合肥土白打趣女仆一下:“嗳,韩大妈!好啊?我好欧。”发“欧”字音,嘴唇形成圆形,一种客气在里面。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写作过程中,张爱玲时不时就用到皖北的俚语,比如“有红似白”,指脸色白里透红;皖北人爱把猪嘴叫“猪拱嘴”,有时候形容人嘴唇厚,或者嘴型过于突出,就打个比方,说“切切倒有一大盘子”。张爱玲搬过来,放在《金锁记》里,后来改成《怨女》还在用。《小团圆》里还提到家里女佣说“跑反”,大概是指1937年之后,日军全面侵华,安徽是“重灾区”。老辈的安徽人都知道“跑反”,也叫“跑日本鬼子反”,常常是夜里动身逃难。直到1990年,张爱玲七十岁,在台湾《联合报》上发《“嗄?”?》,又提到安徽方言,“苏北安徽至今还保留了‘下饭’这形容词,说某菜‘下饭’或‘不下饭’,指有些菜太淡,佐餐吃不了多少饭”。小时候她听到合肥女佣说“下晚”,总觉得奇怪,下午四五点钟称“下晚”,她以为是下半夜,其实类似于“向晚”,靠近晚上的意思,古文有:“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张爱玲名言?
因为爱你,我更自爱。
因为爱你,我知道我存在。因为爱你,我在成长。因为爱你,我对快乐和痛苦都有了深刻的感受。因为爱你,我才知道人生有许多无法满足的事。
- 上一篇: 人家说怀念小时候的味道怎么回复?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