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美句> 正文

为什么打开歌曲是是文本文档

2023-11-25 17:17:34 暂无评论 101 美文美句 巴赫   卡农   钢琴曲

一、为什么打开歌曲是是文本文档

文件关联错误 看下音乐的格式(后缀名)是什么 如果看不到后缀名 可到 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 去掉 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 前面的勾选

多数播放器都可以设置文件关联的 一般在软件的选项 --文件关联 或文件类型里面 找到 文件类型 在播放器里 勾选 关联这个格式就行了

也可以在 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文件类型 打开方式中更改

如果重启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打开方式 可以先把这个文件类型 删除 然后再新建 选打开程序的时候 勾选 始终使用选中的程序打开

二、寻迷娘曲全集

迷娘曲(之一)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杨武能 译

迷娘曲(之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形只影单;失去了

一切欢乐,

我仰望苍穹,

向远方送去思念。

哎,那知我爱我者,

他远在天边。

我五内俱焚,

头晕目眩。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杨武能 译

迷娘曲(之三)

别让我讲,让我沉默,

我有义务保守秘密,

我本想向你倾诉衷肠,

只是命运它不愿意。

时候到了,日出会驱散

黑夜,天空豁然明爽;

坚硬的岩石会敞开胸怀,

让深藏的泉水流到地上。

谁不愿躺在友人怀中,

倾听他胸中的积郁;

只是誓言迫使我缄默,

只有神能开启我的嘴唇。

杨武能 译

三、音乐考试准备唱催泪的歌曲,下面这几首哪个更好唱或者更好一点?

评委老师如果是30岁以上或者左右的就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毕竟他们已经经历了很多,这首歌也比较会引起共鸣;评委老师如果是20多岁比较年轻的就唱《童话》,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最关注的最容易被触动的东西就是爱情。

四、卡农钢琴曲的弹奏者巴赫的简介

伟大的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爱森纳赫。天赐良机,他生在一个音乐天赋受到重视、音乐成就受到鼓励的环境里,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

巴赫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由于他嗓音美妙,经济拮据,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1750年,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巴赫从未居过高位,不过总能养家糊口,他在有生之年远不如莫扎特和贝多芬(甚至不如弗朗兹·李斯特和弗雷德里克·萧邦)那样驰名。并不是巴赫所有的雇主都能赏识他的才能。莱比锡教会希望能聘到一位“第一流音乐家”,只是他们未能雇上最初认定的两位人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让巴赫担任歌咏班领唱一职!但在几年以前,他要辞去魏玛公爵庭中的风琴手和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另谋新职,公爵对此耿耿于怀,结果将他投入狱中。巴赫度过了三个多星期的铁窗生活,公爵终于慈悲大发,将他释放。

巴赫二十一岁时同他的叔伯二妹结为伉俪,他们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但是当巴赫三十五岁时妻子不幸夭折。翌年他鸾凤再续,可是他的第二个妻子非但不能帮助抚养头七个孩子,反而又给他生了十三个。巴赫死后只留下九个儿女,其中有四个成为真正著名的音乐家。这的确是一个音乐天才之家!

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巴赫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宗教音乐。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而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

在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他的音乐大体上无人问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时代的最伟大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极为欣赏巴赫的天赋)。新的音乐风格在发展,巴赫的“旧式”乐曲一时声消音灭。但是1800年以后,人们对巴赫乐曲重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的声誉和名望与日俱增。在今天这个非宗教的时代里,巴赫远比他在世期间的名望更高。一位两百年前在风格和主题方面都被认为是旧式的作曲家,今天却受到了广泛的颂扬,这确是一件怪事,其原因何在呢?

第一,一般认为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谙熟他的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他对旋律组合法(同时演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曲调的方法)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他的管弦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因此他愈加倍受赞颂。

大多数严肃的音乐学生感到,巴赫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结构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比大多数其他作曲家那些更易理解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具有更加无穷的魅力。许多偶尔对音乐感兴趣的人认为他是阳春白雪,但是应该指出他的追随者并非少数几个音乐名流,他的唱片可能比除贝多芬以外的任何其他古典作曲家的都要畅销。从长远观点来看,巴赫或贝多芬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远比一位风靡一时的“流行”作曲家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拥有更多的听众,因为“流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倏忽即逝。

巴赫在本册应排在何处呢?显然他应排在贝多芬之下:贝多芬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仅倍受欢迎,而且他还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对音乐史的进程比巴赫影响要大。同样看来也应该把巴赫排在直觉艺术的主要人物米开朗基罗之后,远排在最伟大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之后。但是从巴赫音乐流传的持久性及其对后来作曲家的巨大影响来看,似乎应该把他排在任何其他艺术或文学人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