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美句> 正文

周作人散文语词的简单与词语意义丰富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2024-02-15 06:18:17 暂无评论 193 美文美句 周作人   鲁迅   气氛

一、周作人散文语词的简单与词语意义丰富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根据语境和修辞方法结合起来的。

二、鲁迅的作品有哪些,并写出其特点.

我感觉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刻

他看穿了古今、看透了世间变化

他的观点不论是从前,还是将来

都适用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

三、周作人的现代性文学观念是

周作人笔名鲁迅。鲁迅的现代文学观念:文学是精神的“反叛”与生命“挣扎”,是独特的精神和语言存在。

鲁迅认为文学应当关注人的思想的觉醒和社会、民族的解放,并大胆实践和推动中国文学的意义和文体形式变革,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反思、批判中国历史的“非人道”现象和传统文化的惰性力量,提倡“立人”的思想主张,认为思想启蒙和社会的变革“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文化的根本,“尊个性而张精神”,才是社会变革的当务之急。

鲁迅是传统文化和人性的勘探者,是现代思想的铸造者。他的思想与文学都是一体的,他创造了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的一环或结构,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四、什么是鲁迅气氛 周作人

所谓“气氛”,用周作人的话来说就是“气味”;在《〈杂拌儿之二〉序》里,他这样写道,写文章要追求“物外之言,言中之物”。所谓言与物是什么呢?是不是指的就是文词与思想呢?如果说是,那物外之言,言中之物”也就是指文词与思想之外的,那是何物呢?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呢?或是真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呢?我曾为此不解。后来随着自己对他的作品的多读,渐渐的才“闻出”了一种“气味”。这种“气味”我把它理解为四个字,即“文风文骨”(也许我的思维比较狭隘,理解得不够透彻,让大家见笑了),风,在这里不是指风格,风味,风情,而是一种情愫,思想。骨就指是精神气质。鲁迅的小说是鲁迅精神气质的投射。

怎样理解作品中的“鲁迅气氛”?先生的文字是一片沃土,而我树小根浅没有吸收到更多的营养,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还是听听学者们的见解会全面一些吧。

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这与五四时期的激进、热情、感伤不同,表现为深沉蕴藉,透露出一种“苦的寂寞”,流露出内心的绝望与苍凉。

“鲁迅气氛”在小说《在酒楼上》的表现具体与小说的下列特点相关:1、人物之间的对话关系,小说的开放性和多重阐释性;2、小说表现的作者心灵深处的冲突;3、回忆的心态。(回忆是现实的救赎方式,标志着现实生活的缺失,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心理的慰藉和心灵的归宿感。)

《在酒楼上》是由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来叙述的,但叙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作品的主人公。可是这个“我”又不是简单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独立的角色。不但对作品的环境氛围和抒情基调承担着极大的作用,而且自身就融入到小说情节中,和主人公构成对话关系,甚至成为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对偶式人物。“他们似乎是一对有着独特心灵感应的孪生人,虽各各不同,又密切相关,骨头连筋。”(汪晖《反抗绝望》第33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究其实,这种对偶式主人公,都各自是作者鲁迅内心的两个侧面,他们的对话背后,正隐藏着20年代中期鲁迅内心深处的冲突。据周作人回忆,《在酒楼上》写到的为小兄弟迁坟的情节,取自作者自己的经历。对照鲁迅的经验和感受,那么,我们也会觉得吕纬甫内心那种对于母亲、对于传统道德的妥协,那种面对辛亥革命后的现实所形成的颓唐而又自责的心态,也是鲁迅曾经有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酒楼上》的叙事特点是将鲁迅自己的内心体验一分为二,化成两个人物―――两个孪生兄弟式的人物,一部分以单纯独白的主观的方式呈现,另一部分则以客观的、非“我”的形式呈现。这种独特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自身经验过的许多矛盾以及绝望、悲苦的心态,是鲁迅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尝试。这在鲁迅小说中也是为数不多的。这种将矛盾着的自己一分为二地转化为两个艺术形象的方法,我们认为是最具有“鲁迅气氛”的。

《铸剑》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离奇、悲壮又有些浪漫的复仇故事, 文中没有主义、观点、方法之词,没有那战斗檄文一样的尖刻话语。内容扣人心弦,新颖不凡。情结安排也十分巧妙,使故事的下一步总能出人意料的发展。文章不长,读了以后却引人深思,回味无穷。三个头骨到底哪个是帝王的?结果令人不解。现在,我又读了一遍《铸剑》从字里行间又看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的东西,又悟出了些道理,有了新的体会。其实,鲁迅的文章不正像剑炉一样,铸造着人们的思想,锤打着人们的灵魂么。也许好的文章也就在于合上书后,除了文字本身记录的故事,还能留给我们一些思想上的启迪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