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美句> 正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024-07-21 17:18:44 暂无评论 201 美文美句 朗读   训练   加强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一、朗读首先要正确。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朗读正确,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要读得正确,必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看一句话读一句话。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就看到下面一个词甚至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话。

三、朗读速度要适中。

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停顿,标点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

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正确 的读出标点的停顿,可以帮助理解词句的结构、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去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外,在读完课题后,也应稍作停顿,再读课文,每个 自然段间也应有停顿。

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如果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可以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也可以在读完课文后自己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通过在读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

五、会适当运用朗读技巧。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解的东西正确的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思想感情的水平。所以,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1.语调。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重一点、轻一点……就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情感:犹豫、坚定、高兴、悲哀、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基本语调——基调。如《祖父的园子》的基调是欢快喜悦的, 《慈母情深》的基调是深沉、辛酸的, 《桥》的基调是激昂的。同一篇课文,不同部分、不同句子的语调也不同。

2.速度。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朗读的速度。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稍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稍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

3.重音。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4.停顿。这里说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一种特殊意义,可以延长和缩短停顿时间,还可以不按标点停顿。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时,为了增强感染力也可以变化停顿时间。

怎样加强学生朗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之一,学习语文也是训练口才和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学生能直接而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也可以领略文章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深入理解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从而提高自己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同时,朗读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和检查讲读效果的一种良好方式。朗读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一、目标要明确,有的放矢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二、方法要灵活,形式多样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为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为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三、过程要合理,循序渐进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即顺畅朗读,最高要求即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口齿清楚、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速度适中、完美和谐。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时,自然就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速度较快的轻声读或者默读,不宜采用大声读、齐读或表演读等形式。这是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