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美句> 正文

和宇宙星辰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2022-05-22 08:12:11 暂无评论 112 美文美句 古诗   星辰   宇宙

诚谢邀答:

中国人自古相信天人合一,描写“宇宙”的古诗词繁若星辰。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还有李商隐的那首著名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仅月夜小调写尽宇宙的情思的诗就无法计量,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杨万里那“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更有那描写宇宙恢宏博大的诗句如: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作为景色描写的,已有宇亩无限飘渺的宏大气势。

曹操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取尽宇宙的宏大旷达。

更早的还有屈原的《天问》,更是一场人类与宇宙精彩对话。

最典型的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首以孤篇横扫盛唐的巅峰之作,充满了宇宙意识!

该诗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花、月、夜图,诗人在丰富细腻的情感中渗入了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宇宙事物相互关联的种种幻想,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是何等明亮透彻,美妙的景色让人不禁感叹到宇宙的深邃和永恒,在这浩大的宇宙中,个人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

诗人用这种蓬勃的空间感,扩大了自身生命的空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眼中的海并不是他看见的海,而是他生命经验的扩大,因为他并没有在海边,这种空间的宇宙意识,让人们可以借助文字,借助生命的体验,让视野变得更加的广大。

从中西古代哲学区别来讲,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人比较重视认识事物的结构、特性、本质和现状而我们中国人则更侧重于认识宇宙万物对人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天生具有了一种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中国人始终认为万事万物相互作用,这种宇宙意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这种根深蒂固的宇宙意识,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于文化作品中,在诗歌中所呈现出的情景交融,以景写情,一情一景的整体艺术风貌便是一种体现,包括中国绘画上的散点透视,其深层根源都在于中国人对于整个宇宙的这种根本的认识。

庄子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和宇宙星辰有关的古诗有很多,比如李白的《危楼》、欧阳修的《月》、李商隐的《嫦娥》等等。下面,仅挑选几首宇和宙星辰有关的古诗与大家共赏。

(杜牧)

1、杜牧的《秋夕》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风微凉,夜已经很深了,银色烛台上的蜡烛依然点燃着,烛光映射在冷清的画屏上,宫女还手执绫罗小扇扑打着时隐时现的萤火虫。

一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夜空中,月光倾泻而下洒满石阶,放眼望去,石阶上的月色清凉如水,百无聊赖的宫女坐在台阶上,静静的凝视着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失意宫女的凄凉宫中生活。全诗没有华丽的语言雕饰,朴实平淡。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初看就是一个宫女夜里闲来无事,扑打流萤坐看牛郎织女星的一个日常画面,但就是这个看似平常的事情,反映出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查慎行)

2、查慎行的《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查慎行(清)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夜空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月亮不知躲哪儿了,在茫茫的夜色中,渔船上的灯光,忽明忽暗,好像流萤似的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吹来,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船上的灯火,随风摇曳,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作者简介: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

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所作。当时,诗人夜里挑灯读书学习,可能看书写文体乏,伸懒腰活动身体时,无意中望向窗外,看到夜幕中的景色,有感而作。

诗人独具慧眼,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文笔,向人们描绘出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特别是“散作满河星”这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

(李白)

3、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译文:傍晚,从繁茂苍翠笼罩下的终南山上走下来,青山明月仿佛随着我归来。

回头望下山时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偶遇斛斯山人,邀我去他家,我们携手同去其家,孩童听见了叩门声,急忙出来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

欢声笑语中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中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歌声随风而入松林,一曲唱罢已是星光稀微。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欣愉悦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全诗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诗歌源于民间,源远流长。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在创作作品时,习惯以物喻人,以此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诗词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他们有感而发,或喜或悲。映入他们眼帘的都有其温度,或温或凉。春花秋月碧海星辰,皆成文章。

我是碧雯Sunny,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注@碧雯Sunny,更多答疑解惑尽在其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