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留侯论为例分析苏轼散文特点
。以《前赤壁赋》第一段为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月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简洁的笔墨,十分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月夜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他极善于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而不露痕迹。不妨来看一下《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篇短小的写景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态。其洒脱的风致、简洁的风格,颇有魏晋人的风范。文中所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均未加浓墨重彩,只廖廖几笔,便令人神往。 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 曾巩与苏轼的父亲苏洵、弟苏辙虽然也被列为散文大家,但今天看来,他们的作品除苏洵《六国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等少数名篇外,就总体成就而言,与其他散文大家相比,无疑就逊色一些了。
苏轼在理论上强调文章要有“意”(观点、意图、情感等),认为“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并起,皆赴吾用”。也就是要求文章应有中心,围绕中心作文。与此相联系,他还提出了“辞达”和“自然为文”的说法,即写作时,根据自己的艺术感觉,“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然地把对事物的感觉和理解写出来。 苏轼的散文创作印证了他的散文理论。在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此前任何散文家都无法与他媲美。以前根本不能写入文章的很多内容,均能在苏轼的散文中找到。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议论时,能像王安石一样,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如《留侯论》。《留侯论》是一篇史论,论述的是西汉时的著名人物张良,重点写了他受书於圯上之老人的事。这件在过去众说纷纭的事,在苏轼看来,只不过是圯上之老人对张良的考验,张良之所以得到兵书,是因为他能忍。而他辅助刘邦最终打败项羽,是因为他教会了刘邦学会了忍。由此认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观点虽然片面,但也不能不承认有一定的道理。写景时,能像欧阳修一样,以寥寥数语,写出景象的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例如《石钟山记》、《前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
二、从汉语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三、《我的母亲》 丰子恺 散文赏析题。在线等。10分
1.(1)从内容角度:(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主要为了突出母亲对我生活上很慈爱,对我为人处世、学习上很严厉;也突出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坚强、隐忍,善于交涉。
(2)从结构角度:前后呼应,更突出这样的母亲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像。
2.这招架二字,充分表现出母亲为了应付TA们的到来,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来打发。
3.因为母亲生来就是个节俭的人,凡是家中能用的东西,只要不坏,在TA眼里,都是还能再用
的,这张椅子也一样,虽然坐着不舒服,但还是不能浪费掉,所以母亲总是坐着这把椅子。
4. 庄敬;庄重;使人感到敬畏。 慈祥,爱护,比喻(长对幼)温和怜爱:慈爱的母亲。
楼主,你这篇文章我都没看过,我完全凭着你的题目感觉做出来的,也许不对,但你参考参考吧!
四、屈原的《山鬼》赏析,散文800字,谢谢啦
所读过的,关于《山鬼》的注解和演译,得到统一的形像,描述“山鬼”是一个山野里失爱的怨妇。我按这种理解来读屈原的原作,觉得无比的艰涩难懂。于是,很多年再也没碰过楚辞。
偶然,我为蔡澜先生画漫画玩,画了一只粉色小狸。在修改小狸造型的时候,我加了条纹。于是,就想起有文狸一词。那是接近我本名发音的词,忽然就喜欢上了,到搜索引擎上找注解。得到一句楚辞中的美句:“乘赤豹兮从文狸”,第一印象认为,文狸是可爱的,类似小狐狸,小浣熊一类的宠物型小生物。却发现,那个“乘”字和“从”字给我的直觉是一种速度和力量,是强烈的节奏感。于是,单就这两个字再上搜索引擎。
果然,“乘”字绝不单指“骑”。早先,每每看到那些画山鬼骑虎豹的图画,我一直觉得滑稽可笑。我认为,“乘”字在这里,不该是骑虎坐豹。而应该是一种制造声势的意义,是乘兴,乘势的意思。那些爱慕山鬼的壮年山民,他们为了表现强壮和勇猛,以获取山鬼青睐。于是,“乘赤豹兮从文狸”一句,就该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捕猎场景。非常壮丽华美,又气势恢弘。“乘”字更适合译为乘趁,趁兴,驱赶造势。接下来,“从”字就非常好理解,它明明白白的,就是一个“纵”字。这一整句,就是驱逐赤豹,追捕斑皮虎的壮观豪迈驾势。符合男子们炫耀体魄技能,向“山鬼”邀功求爱的举动,符合原始的祭祀活动。这样,我就将文狸译作斑斓大虎了。
一句解开,醍醐灌顶。原来的那些费解,全是人为的作难自己,所谓作茧自缚是也。《山鬼》,就是一出再简单浅显不过的求爱故事,它像童话一样易解,纯洁而瑰丽。它也必须是简单瑰丽的,才有可能在民间不断流传,成为经典。
- 上一篇: 旅行日记优美句子? 文字开头的优美句子?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