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写庐山的诗句太多了。今天我就谈三个人的庐山诗:一是毛泽东,二是李白,三是苏东坡。
先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
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现附录如下: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体写诗,很少写律诗。我想他一旦写起诗来
思想奔放开来,就不受拘束。这恐怕是他不愿意写律诗的主要原因。他写古诗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望庐山瀑布》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历来为人所赞誉。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一个“挂”字,还有那“落”字都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写庐山的诗我还比较喜欢的是苏轼的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首大家耳熟能详,非常有哲理。人们常常用来表示“当事者,则迷。”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说的是苏东坡的另一首庐山诗。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有趣的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与该诗的第一句一字不差的重复了一遍。
初读此诗,你会觉得很好懂:就像我们去旅游,就某一名胜古迹,都说此景点如何如何好。等我一旦到了景点看过以后就有感到:不过如此。当然也有另一种观点:确实很美呀。
苏东坡的这首诗妙处就在于此:于是多少年来人们对这首诗所表现的哲理,更准确地说,这首诗所蕴涵的禅意,让人玩味无穷。
垂暮之年的苏轼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早已把人这一生悟透。他告诉儿子这人生的外物就像那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水,当你没有见到它的时候你就会拼了命的追求到手。等得到了又会怎样呢?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佛法,就是要以平常心对治好奇心,世间一切有它自然的道理,不一定非要得到才是我的,非要见到才是我的。没有见过的东西,可以用心眼去想,心耳去听,不必加意夸张渲染。只要我们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个世界,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有也好、无也好,能够不在这些外境上面计较、起烦恼,一切就会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本色了。
很多人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或者说我没有遇到有钱有势的爹!或者说我怎么就这么倒霉?谁谁提干啦!谁谁中彩票啦!谁谁这么丑却娶了个这么漂亮的老婆,你看我,各方面都不比他差……
实在是多余的。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世事无常,诸相皆空,如果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世间一切有也好、无也好,都看做镜花水月。有,固然可以生活不忧愁;无,也可以心灵自在,深入体会无限、无边、无量!得也好,失也好,能得是福气,失去是结缘。常怀一颗平常心,能让我们在生活里不因好恶而颠倒挂碍!
恐怕这就是苏轼临终前告诫自己儿子的良苦用心吧!
提到庐山的诗我不能不提我们的领袖、诗人、毛伟人的: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主席的这首《登庐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任何是谁,也不可能站在庐山上吟咏出如此豪迈的诗篇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个“飞”字;一个“跃”字不仅把江之阔,山之高跃然纸上,也把伟人的博大胸怀道尽。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想当年,反华势力何等猖獗!我们解放了全中国,帝国主义者认为我们管理不了大城市,我们很快就会垮台。面对敌对势力的叫嚣“冷眼”一词道尽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西方势力的蔑视;“热风”
一词抒发了诗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充满自信。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站在庐山之巅诗人在此西望武汉上空,江河之上,黄鹤浮空欲飞;接着又东眺江东(及古时三吴地区),但见长江顺势而下,一泻千里,在三吴上空,烟霞蒸腾、热情壮美。这二句同样是写祖国江山热火朝天的形势。
这两句工仗,典丽,“横、浮、下、起”连环动感,虚实相间,是一幅具有立体感的意境画面。
对这二句主席比较满意,他在1959年9月7日给胡乔木的信中谈到对这两句的看法,认为这两句较好一些。同时还谈到写诗之难,“经历者如鱼饮水,冰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最后两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主席用“桃花源的典故”发问,来让大家思考:我们生活的天地可不是像桃花源那样其乐融融的世界。我搞建设,敌对势力要阻止我们。就像如今的贸易战一样,我们把自己的事办好,可是这世界上就有不按规矩办事的。结果正如主席预语言的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总之,回首历史,写庐山的诗太多了。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然而毛主席之所以能写出超出前人者,原因何在?
古人云:“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能有“第一等真诗。”也就是说最好的“襟抱”(世界观),才能抒发出最好的真挚感情,产生最好的诗歌——如是而已,岂有它哉!
- 上一篇: 描写公园美景段落五十字?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