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正文

参观鲁迅故里的游记文:鲁迅与我们同在

2024-04-12 02:17:38 暂无评论 192 美文欣赏 鲁迅   故里   同在

编者按:参观鲁迅故里,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我们仿佛穿过时光隧道,鲁迅与我们同在。

8月16日早上,我们从杭州市明悦大酒店出发,穿过杭州市区,跨越美丽的新安江大桥,沿着笔直的高速公路,大约在上午10点多钟抵达鲁迅故里。鲁迅故里位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东南闹市,地处中兴路和鲁迅路(东昌坊口)的交汇处,占地面积5⒈57公顷,是一处保存最好、最具清末民消指初环境风貌的典型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导游手举“广之旅”三角小彩旗,把我们带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雕刻着鲁迅半身像、东昌坊口老街以及“鲁迅故里”四个醒目大字的白墙巨幅壁画,壁画前矗立着少年鲁迅与闰土等雕像。

我们沿着东昌坊口古石板路前行,来到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是绍兴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台门建筑。老台门坐北朝南,南临东昌坊口(现为鲁迅路),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占地面积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十分气派,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居。周家老台门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座楼四部分组成,东西各有厢楼。第一进为“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题写的“翰林”匾,凸现出主人地位之显赫、身份之尊贵。第二进为“大堂前”,是周氏族人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的场所。堂上悬挂“德寿堂”大匾,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两旁立柱有“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平气和”楹联。第三进为“香火堂”,是周氏族人祭祖和办丧事的场所。神龛上存放周氏历代祖宗的神位,“德祉永馨”匾取意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两壁挂有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手抄其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第四进为座楼,均为居住之用。一至四进的左右两旁,均建有对称的侧厢、楼房。东首9间,西首7间,设有廊、披,侧厢楼房均布置为小姐书房、绣房、闺房以及沐浴。鲁迅在绍兴时,每逢节日或祖先忌日必到老台门行礼。鲁迅创作的小说《祝福》就是以清末民初覆盆桥周氏族人生活为素材,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地反映了旧时绍兴的婚姻、饮食、酒肆等民俗风物,使人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少年鲁迅的一些生活场景。

周家台门的对面是寿家台门——“三味书屋”。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写道,从祖居“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三味书屋是当年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占地面积大约35平方米,依河而筑,青瓦粉墙,楼水相映,美丽如画。第三间为书房,中间挂有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题写的“三味书屋”匾额和松鹿图。房柱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是塾师的讲台,两边的椅子供客人休息,边上是学生的座位。鲁迅12岁入三味书屋私塾读书,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书桌是鲁迅当年用过的原物,桌上有鲁迅亲手刻下的一个“早”字。一次因上学迟到,鲁迅便在书桌上刻一个“早”字,以自勉和提醒自己按时上学。鲁迅名师为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宴桥歼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在此求学长达5年之久,除了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外,还深受名师寿镜吾愤世嫉俗言行的影响,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深受寿镜吾先生的赞赏。

从“三味书屋”出来,便是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周家新台门建于清朝晌冲嘉庆年间,与老台门规模、建筑风格、坐向、结构一样,但占地面积比周家老台门小,仅1800平方米。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诞生在这里。周家新台门共有六进,大小房屋80余间。第一进为“台门斗”,有“翰林”匾额。第二进为“大堂前”,悬挂“德寿堂”匾额,中间安放着一排红木太师椅,醒目抱对有两副: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敏于事而慎于言,持其志无暴其气。第三进为“周氏客厅”,现为鲁迅家史陈列厅。陈列内容:“周氏房族兴衰”、“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周建人”。“鲁迅与周建人”陈列于东侧间、“鲁迅与周作人”陈列于西侧间。陈列内容资料翔实丰富,图文并茂。

转过侧门,穿过一条短弄堂,便进入鲁迅小时听故事的地方——小天井。导游给我们介绍,这里叫“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原先这里种着两棵茂盛的桂花树,天井因此得名。童年时,鲁迅常在桂花树下的小饭桌上,听继祖母蒋菊花讲述“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寺”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鲁迅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中都有详细而又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就是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住在这里,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房。这里陈列着鲁迅当年睡过的铁丝木床和用过的办公桌椅以及茶几。鲁迅常在这里备课、写作至深夜。鲁迅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在此写成。小说以讽刺的笔调,揭露了地主豪绅、村塾腐儒对辛亥革命风暴的恐惧,抨击了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腐朽的教育制度。

在鲁迅故居,保存最完好的是两楼两底。东面前半间是客厅,俗称“小堂前”,是鲁迅家吃饭、会客的地方。鲁迅在绍兴任教时期,接待来访朋友和学生,和好友范爱农等人在这里喝酒聊天。“小堂前”陈列桌、椅,还有一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周伯宜在患病时休息的原物。“小堂前”后面是鲁迅母亲的卧室。卧室南边放有鲁迅母亲睡过的大木床,桌上陈列着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生活匾以及剪刀、尺子、粉袋、熨斗、线板等物品。其中的一只袜船是当年鲁迅母亲给工友王鹤照亲手缝制的原物。鲁迅母亲鲁瑞,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是一个意志坚强、品德高尚的女性,对鲁迅的思想影响很大。鲁迅很佩服他的母亲,他曾说:“我的母亲要是年轻一二十岁,也许成为女英雄呢!”正是由于良好的家庭熏陶和教育,使鲁迅从小养成刚毅耿直、勤奋好学的好品格。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祖母蒋氏的卧室,后半间是过道,有扶梯可上二楼。楼上东首一间为朱安卧室。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绍兴城内丁家弄人。朱安是个旧式妇女,缠足,思想比较封建,与鲁迅在思想、情趣、文化爱好等方面相差甚远。1906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奉母亲之命回绍兴结婚。朱安嫁到周家后,一直与鲁迅母亲生活在一起,侍婆婆一辈子。

走过故居西首的长弄堂,是鲁迅家的厨房,绍兴俗称“灶间”,是鲁迅家烧饭做菜的地方。厨房内有一个“三眼火灶”,墙上挂着几个竹制的大大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季节工(当时称“忙月”)章福庆制作的原物。章福庆当时常带儿子运水来帮忙,并与鲁迅结成形影不离的好友。他们俩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间厨房里,运水使鲁迅认识了一个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之后,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里,以运水作为原形,塑造了“闰土”这个为众人所熟悉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在灶间北首,有三个小屋,是当年章福庆劳作和生活的地方。东首一间是章福庆的住房,西边一间是堆积间,里面放有稻谷、牵砻、风车、竹簟、锄头等农具杂物。中间一间通向百草园。百草园是新台门周氏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园内有镌刻“百草园”三字的竖石,园中植有皂荚树、桑树等,是鲁迅童年和小伙伴玩耍的地方。在园内玩斑蝥、捉蟋蟀、摘覆盆子、挖何首乌、采桑椹、嬉戏等。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鲁迅在他那篇文笔优美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限深情地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泥墙南端嵌有一块界碑“梁界”二字。传说是梁家园地,现联成一片有亭子、假山、水池,有花木、翠竹、飞鸟等,种有蔬菜、水果。

走出百草园,来到“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连接鲁迅祖居和周家新台门,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则为绍兴传统竹丝台门,镶嵌在陈列厅正面墙上有郭沫若题写的“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中间是花坛,种植的花草树木中,有枣树和丁香两株。序馆正中有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和一尊2米多高的鲁迅青铜坐像。陈列室里展出有关鲁迅生平的600多件展品。其中有实物、手稿、信札、照片、模型和美术作品、书刊和各种版本的鲁迅著作。陈列室共分五个部分:一、(1881-1897),介绍鲁迅少年时期在故乡绍兴生活和学习的情景。二、(1898-1912),介绍鲁迅青年时期在南京、日本,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在绍兴的主要活动情景。三、(1912-1927),简要介绍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时期的战斗业绩和革命实践活动。四、(1927-1936),介绍鲁迅在上海战斗的十年。五、发扬鲁迅革命精神。

参观完“绍兴鲁迅纪念馆”,走在鲁迅故里东昌坊口古石板街,放眼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绍兴鲁迅纪念馆等,仿佛穿过时光隧道,鲁迅与我们同在。

作者:唐赵芳

公众号:西南当代作家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