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正的灯红酒绿的世界。各路宾客端着各种颜色的酒在舞池中穿过,频频地微笑着与人打招呼。舞池里许多白头发。花白头发、黑头发、黄头发但都穿着一样的西装与晚礼服的男女们正在口口地跳着。舞池上方那些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在他们的头发和衣服上。使他们的衣服不断地变换着颜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蓝,一会儿又是花的。
舞池四周的沙发上也坐满了人,沙发之间的茶几上摆着名贵的酒水,客人们或
在一阵高声打趣后仰天长笑或嘴巴对耳朵在说什么重要的事情。动嘴巴的人不停地
动着嘴巴,那听的人不断地点头……
《橘子红了》(完结)作者:琦君 TXT下载
琦君的文章有哪些啊?
「他是18歲到80歲讀者的琦君,」作家、九歌出版負責人蔡文甫說:「她的文章包含真、善、美的一切元素,寫老師、朋友、故鄉、家人,親切而受人喜愛。」
中央大學教授李瑞騰創設了該校的「琦君研究中心」。他說,在文學史上琦君以散文及小說兩種文類留名。更重要的是,李瑞騰指出,琦君文章中流露出非常真實的情感。
琦君曾把一篇第三人稱敘述,名叫〈母親的毛衣〉的短篇小說,變更為第一人稱敘述的散文〈毛衣〉。李瑞騰說,這證明了創作者自覺地將「以虛構外表包裹真實人生」的小說,依照其真實性還原為「直接面對寫作者自己生活及遭遇」的散文。
但在另一方面,李瑞騰發現,琦君又在文章中刻意隱藏自己童年時代的哀傷身世。琦君生前曾說,如果她要動筆寫自傳,第一章一定叫做「泥地上的紫孩子」,用來形容自己「小時候沒人要,冬天在地上哭得全身發紫的可憐樣子」。
琦君本名潘希珍,來台之後開始寫文章,她認為寫文章的人就要所言皆真實,所以更名潘希真,後來又以琦君為筆名。她本來想要想要修習外文,但在父親強烈的要求下,進入杭州的之江大學主修中文,追隨詞學大家夏承燾學習,奠定優異的中國文學基底。
她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永是有情人》當中,略為交代了身世,讀者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她作品中慈眉善目的媽媽不是她的身生之母。她自幼與哥哥被過繼給大伯,文章中的「母親」,其實是「大媽」。
文壇很早就注意到琦君的作品具有無窮價值。作家隱地說,旅美學者夏志清曾在民國63年間投稿《書評書目》,為琦君打抱不平,呼籲大家多多重視琦君作品的研究與評論。
去年起,中央大學成立「琦君研究中心」,並在中文系研究所開設「琦君文學專題研究」等課程。李瑞騰說,該校已經蒐集了多年來散見各處的琦君作品評論,未來可以開展更廣泛的研究主題。
- 上一篇: 刘墉写感动的散文,一堆都写一个情感的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