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张晓风散文《鼻子底下就是路》的读后感
你需要多长的读后感。
简单一点就是,张晓风从她在香港地铁问路这件事情做引,引出她喜欢问路,而不喜欢自己看那地图找路。而且详细写了她会选择着怎样的人问路。从这开始,她引出自己为什么喜欢问路的原因。一方面是问路的感觉很好,另一方面她因为外婆而喜欢。
张晓风的母亲在小的时候,经常被外婆支使去跑腿,叫我到XX路去办事,我从小胆小,就说:‘妈妈,那条路在哪里?我不会走啊!’你外婆脾气坏,立刻骂起来,‘不认路,不认路,你真没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我听不懂,说:“妈妈,鼻子底下哪有路呀?”从这里就引出了题目《鼻子底下就是路》,为什么这样说,也许我们也会纳闷,为什么鼻子底下就是路。但转念想想,鼻子底下是嘴巴,有嘴就能问路。理所当然的,鼻子底下就是路。
整篇文章就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其实路到处都有,只是我们到底愿不愿意去寻找。同样这文章也写出了张晓风对外婆的爱。
尘缘 张晓风 读后感,100字左右
“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①散文作为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体,作者的真情实感,是其灵魂和血脉。张晓风散文题材涉猎广泛,也皆颇有成就,她荣获过台湾几乎所有具有权威性的文艺奖或文学大奖,是台湾获奖最多的纯文学作家,著作达四十一种之多并且一版再版。她曾说:“现实生活中,我们有门、有墙、有锁、有衣服、有地位,可以作为自己的保护膜,而散文却把最柔弱最不设防最不透明的一向不为人知的我展露给人看。”②正因为她始终以毫不伪饰、绝无做作的心灵之笔抒发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她的散文能够在岁月的沉淀里经久不衰,并得到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作家性本能的升华,是受压抑的性本能所寻求的一条解脱途径,这就是“宣泄说”。以宣泄说来解释作家们的写作动机,虽有偏颇之处,但张晓风曾把写文章比作生孩子:“生孩子是因为非生不可,胎死腹中是很严重的。写文章也是非写不可,不写,地都会裂、山都会爆……只是‘忍不住而已’。”③正是这种“忍不住”使她产生创造的灵感,引发创作的冲动,激起表达的欲望,从而也使她完成了自己的情感倾诉。她把自我的情感体验化为艺术的喷泉,让内心深处的情感小溪流淌出来,化为艺术上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