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与文中的现代文阅读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那么作文考验的便是学生的文笔运用能力。
想要写好一篇作文,打动阅卷老师,首先就要了解和分析所要写的作文的文体及结构。今当前而言,高考作文的主流问题是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便是引论、议论、结论,而根据议论文的三要素,又根据议论文的不同结构将其分成:并列、递进、总分、分总、总分总五类,但是不管是哪一类结构,议论文的三要素一定要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除了结构之外,让文章更加“漂亮”打动人心还有两个技巧。一是引用古今经典,二是立题要明确。引用古今经典,可以让文章里的一些道理“有理可据”,也可以引用国内外的经典名句,是文章的字里行间更具观赏性。立题明确,首先要学会省题,再根据题意确定作文标题,当然,正文内容必须与作文标题紧紧相扣,如果文章不达标题的意,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甚至会被扣分。
每一个秀有的写作者都有着自己的文字底蕴,这份底蕴是现实生活中所不断积累下来的,因此想要作文更加突出更加优秀,必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管的累积自己文笔的底蕴。写作文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必须多读、多写、多看,自己有东西写,能够写得出东西,就是最大的成功。当然,也可以参与专门写作培训,学习别人的写作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大气的散文
大气的散文______总想为你唱支歌---吕锦华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离的左公柳默默的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便顽强地肩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访苏武山,公路有一半就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在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这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捡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缕淡淡的乳白,红白相见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潮。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的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成长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我不知道别人看完后是什么感觉,但我的心却很沉重,不敢说将来要为自己的家乡做多大的贡献之类的话,但至少我们应该去做点什么 ......
- 上一篇: 15篇好作文的精彩片段,300字左右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