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和谁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1高适岑参的诗派
高适和岑参是边塞派诗人。边塞诗派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岑参
岑参,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高适
高适,字达夫,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营州歌》:营州少年爱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绝句。此诗描写边塞地区尚武风气,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北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生活风貌和豪放的性格,赞扬了他们豪迈勇武的精神。此诗体现了胡汉民族之间精神文化的摩荡和融合,透露出刚健、雄浑的民族气息,在唐代边塞诗中是稀有的。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风格的异同有哪些?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风格的相同之处:经历相同、创作风格都很广泛等。
1、经历相同
高、岑二人具有相似的人生经历,都有军旅生活的真实体验。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真实的记录了边塞生活。
高适、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为他们的边塞诗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诗歌都洋溢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他们在体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征人的心理及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激了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2、创作风格都很广泛
古体、近体、律诗、绝句,在两人的创作中均有体现。且两人尤其擅长七言古诗。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风格的不同之处:内容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等。
1、内容不同
高适的诗歌思想深刻、现实意义强烈,岑参的诗歌更多的是描绘奇异的边塞风光、不一样的边塞生活。而岑参的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幅边地雪景,充满着异域情调和浪漫色彩。
2、语言风格不同
从语言风格来看,高适诗浑厚,岑参诗奇峭。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简洁明净,朴实有加。岑参的语言风格虽然也很明白晓畅,但是,在炼字上面所费的苦心一点也不输给贾岛。
3、艺术技巧不同
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现实;而岑参的边塞诗多用夸张手法,表达浪漫主义情感。
岑参以壮丽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形式上用自由的七言歌行体,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描写边塞瑰丽的风光,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