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正文

关于诗歌的基本特点

2022-11-20 22:47:55 暂无评论 96 美文欣赏 诗歌   特点   基本

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练而形象,结构自由而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饱含联想与想象,高度集中与概括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诗歌的基本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生活美

对生活高度的提炼、集中、概括;

二,思想美

饱含深切的思想感情

三,意境美

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力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四,语言美

文字色彩鲜活、语言节奏分明;

五,音乐美

韵律和协。我国的诗歌发展经历了“原始歌谣→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诗歌(汉赋、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建安诗歌、两晋诗歌)→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上下五千年,我们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优美的诗篇。她们如同一粒粒金珠宝玉串成了中华文明的“皇冠”。以下我们按照我国诗词发展的历程来一起学习和探索我们华夏的诗词之美。

诗词的语言有其特点和要求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诗词作者来说,除了上述功能以外,语言还是用来塑造诗词艺术形象的工具,也实通诗词作者和读者思想感情的媒介。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清代诗论家吴乔在《答万季野诗问》 文章 中说:“意喻(比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他形象地把文章比作米做成的饭,而把诗则比作米酿成的酒,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诗词与文章的区别。

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有意思

强调了诗词比文章更加浓缩,味道更加浓郁,语言理所当然的要更加精美。正如明代诗人谢茂秦所说:“凡作近体,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朝霞散绮,讲之异茧操丝。”强调了写作诗词必须要有精美的语言。

一、关于诗词的语言要求

诗词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其高雅并不在于它如何如何的深奥难懂,而在于它有不同于一般文章的意境、韵味以及情真意切的感人魅力。它的语言越是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就越能获得其本身所具有的高雅艺术的社会效应。

对诗词语言的要求,总的要“意新语工”,“语意两工”。有了新意,还要有好的恰如其分的语言,才能使新意得到充分和完美的表达。就一般诗歌而论,都具有反映生活的高度集中性和概括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语言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诗,它对语言的要求则更高、更严。因为它篇幅短小,除了题目,五言绝句只有20个字,七律也只有56个字。要用这么短而少的文字来表现一定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就必须高度概括,语言就必须特别凝练、含蓄。

另外,古代诗歌又都是便于吟诵的,又要求语言具有均匀的节奏及和谐的韵律。因此,古今凡优秀的诗词作品,在语言上无不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准确达意,2、精练含蓄,3、形象生动,4、色彩鲜明,5、音韵和谐,具有节奏感。

第一,诗词语言是特殊的文学语言

诗词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但它又不等同于一般的生活语言,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语言,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诗词语言是从生活语言中经过加工、提炼、改造的更加优美的语言。清代诗论家袁枚说:“诗如言也,口齿不清,拉杂万语,愈多愈厌。口齿清矣,又需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

诗词语言,不论叔丽的也好,质朴的也罢,都需要加工锤炼。袁枚又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强调诗词的语言,不论是“朴”是“淡”,都应该是经过艺术加工改造后的“大巧之朴”和“浓后之淡”。即使是比较通俗易懂的诗词,情况也是这样。

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首诗色泽比较浓艳,薄暮时分,残阳余辉铺洒江上,半红半碧;入夜时分,一弯新月如弓,新露如珠,晶莹剔透。景写得很美,也很通俗易懂,但它的语言不是生活口语,而是经过诗人加工了的书面语言。

又如元稹的五言绝句《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寥寥数语,色泽平淡,语意朴实,先写古行宫的寥落寂寞,后写白发宫女闲话玄宗旧事。20个字看似平平淡淡,实际上却深刻地抒发了白头宫女对个人身世的哀怨情怀,和对国家兴衰、玄宗荣枯的感叹。内容含蓄,发人深思,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第二,诗词用语要语、意两工

所谓“语、意两工”,就是说写诗词“诗意”要好,“语言”也要好。作者在构思一首诗词时,发现或者推敲出了新意、深意,同时还要认真选择好的语言来表达。否则,有意无词,就会像吴乔在其《围炉诗话》中所说的那样,“像在棉袄子上披了一件蓑衣。”唐皎然在其《诗式》中打了一个比方,说:“或云:‘诗不加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余曰:不然。无盐(丑女)阙容而有德,何若文王太姒(si)有容而有德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诗词应该内容和形式都好。同时,两者必须有机的统一起来。瑰丽的语言,必须能把优美的意境充分地表达出来,才称得上是好的语言。其实,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个语言问题,因为人的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进行的,离开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语言的重要性。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提出,写诗填词要用“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就是说诗的语言要达到四个“之”:即言之有物,观之悦目,听之悦耳,思之悦心,从而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诗的语言美是多风格的,有雄奇瑰丽之美,有朴实自然之美,有明丽流畅之美,也有委婉凄柔之美,等等,如何具体运用,则要由诗词的具体内容来决定。但不管使用哪种风格的语言,只要能把诗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种语言就是好的诗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诗家语”。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白日西沉,黄水东去,高山大河,尽收眼底,读后使人心胸为之一振,眼界为之大开。但诗人到此并没有就此罢手,平平地写下去,而是一翻新意,把读者引向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健康心态和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也顺理成章地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样一条深刻的生活哲理。全诗只用了20个字,就把诗的“意”充分表达出来了。这些语言就是好的语言,就是“诗家语”。

再看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朴实,通俗,浅显易懂,在我铭家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本诗上联写事,下联抒情,其意境主要表现在下联。由于它的内容和形式统一得好,富有深刻的 教育 意义,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代代传诵,成为人们教育子女和年轻人爱惜粮食、勤俭持家、勤俭做事的经典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