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时,顿时惊为神作。尤其开头两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原诗只有四行,却震慑我的心灵,看一次,就永远记住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突兀而起的诗句,震颤空谷,撼动心灵!既有空间的广袤无边,更是时间的绵延千古。境界之宏阔,心胸之博大,无与伦比。仅以这两句诗,雄视百代,无有过者。让我感慨万千,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啊。 我想到,在这辽阔的天宇下,空寂无人,形影相吊,难免孤独,更是寂寞,但这个孤独,这个寂寞,也太苍凉了。我马上想到了柳宗元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柳宗元的笔下整个世界,白雪皑皑,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天地是这样的纯洁而空寂,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是如此清高而孤冷,超然不群,苍凉悲戚。外景内心,了无人迹,遗世独立。我看他已不食人间烟火,对仕途无半点希望了。但陈子昂和柳宗元不同,陈子昂这诗,虽然环境空旷无人,但他心中有人。尽管心中之人没有出现,但是他非常想见到。我分明听到陈子昂心中的呼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或许他已有些许失望,但还在呐喊。
我在想,陈子昂究竟想见什么人呢?幽州台:即黄金台,它是古十二州之一, 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哦,我好像明白了,陈子昂是怀才不遇啊。是这样吗?我查了一下作者当时的情况资料:首先陈子昂怀有大才。史载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幼而聪颖,少年习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21岁进士及第。 22岁因文才出众被武则天提拔为右拾遗。
其次陈子昂没遇上伯乐。这首诗正是北征之时写的。当时契丹军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担任参谋。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一方面是武攸宜拥有优势的兵力,却节节败退,另一方面是陈子昂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无处施展,不禁悲愤交加。他呛天呼地,无有应答。“前不后古人,后不见来者”这诗句把他内心的煎熬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在想,他能怎么办?只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是啊,陈子昂在这燕昭王招纳贤士的幽州台上,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横槊赋诗的一代枭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啊!目之所及,只有苍苍茫茫的大地,悠悠无限的天空,不禁感慨万千,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所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行,但诗人把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展放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之中,交织着国将破的煎熬,深沉悲壮。唱出了历代志士仁人壮志未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愤懑,国破家亡的焦灼,时不我待的慨叹,悲怆之中激荡着豪情,质朴里面蕴含着深思,是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所以我特别震憾,惊为神作。
- 上一篇: 美文摘抄及赏析800字?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