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个的边塞诗都是很伟大的,主要区别是:
1、内容不同:高适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岑参的诗歌更多反映的是对生活的记录;
2、语言风格不同:高适诗浑厚,岑参诗奇峭;
3、艺术技巧不同: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现实;而岑参的边塞诗多用夸张手法,表达浪漫主义情感。
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什么?
高岑
一般高适和岑参的诗都是以悲壮为宗旨的,虽然两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长期没有获得功名是非常失意的。两人都曾征兵出塞谋求报国立功,对于仕途坎坷和边塞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所以很多的作品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材,表现报效国家、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他们写的诗都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引人入胜,感情流露是非常真挚的。
通过对二人经历和作品的了解,就可以知道两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也是他们可以并称“高岑”的原因。
高适的诗歌风格?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高适和岑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并称“高岑”。他们的作品多以边塞为题材,展示了祖国边地壮丽辽阔的奇风异景,反映了疆场的生活,加强了现实性,开拓了新领域,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其章法多变、形象鲜明、境地开阔,以乐府歌行和雄放风格著称,他们优秀的边塞诗,也反衬出盛唐诗歌所以兴盛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