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正文

初中关于白居易的诗句

2022-11-30 14:12:04 暂无评论 229 美文欣赏 白居易   诗句   初中

1. 初中所有关于白居易的诗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 从小学到初中白居易的古诗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3. 小学所有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唐) 白居易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 三月初三古诗白居易 《三月三日》

唐代: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 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名句赏析: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台阶下临池塘,清清池水,平静无波,水照人影,胜如看镜;门户掩映在一片盛开的花丛前,如同挂着一幅美丽的花帘。池胜看镜,花当下帘,设喻极妙,景色极美,如同一幅立体感很强的彩色画卷。

扩展资料:

白居易另外一首题为《三月三日》的诗:

《三月三日》

唐代:白居易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白居易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5. 一到四年级白居易的古诗 忆江柳

---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上香炉峰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鹅赠鹤

---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莫走柳条词送别

---白居易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

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少年问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

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6. 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高中的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 平易近人,人心归之。

・ 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 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荫。所逢苟非义,粪土千万金。

・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 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7. 白居易的两首诗我是初中学生,明天老师让我讲课是白居易的细雨和微 如果我没搞错的话,这两首诗应该是李商隐的才对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 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 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 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 萧萧发彩凉。 李商隐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

前一首咏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觉的,怎样才能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呢?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

开头两句写傍晚前后微雨始落不久的情景。霭,雾气。

稍,渐渐。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它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根本辨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后面两句写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迥,远。

虚,空。微雨久落后气温下降,人坐屋内,尽管远隔窗户,仍然感觉出寒气透入户内,侵逼到闪烁不定的灯火上;同时,落久后空气潮显,雨点不免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听得见近处水面传来细微的淅沥声。

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是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工巧入神的本领。 下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如果说,《微雨》的妙处在于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那么,《细雨》的笔法则全属正面铺写,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同样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

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象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有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象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 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灵姿态。

接下来,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萧萧,清凉的感觉。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意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送凉意,不就同眼前洒落的细雨相仿佛吗?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逗人遐想。

整首诗联想丰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