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
在众多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的存在是一个例外,他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早年的高适就是一介布衣,一名普普通通的书生。
值唐开元盛世,高适游走燕赵边塞,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代表作《燕歌行》。
高适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安史之乱暴发,先是追随玄宗至成都,后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五十四岁,平定永王之乱后,又参与讨伐安史之乱的叛军,解救睢阳之围。
晚年做上了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人生达到巅峰,去世后还追授礼部尚书,高适生前身后取得的地位和荣耀在古代文人中也是比较罕见的。
岑参凭自己的努力考进士。
后弃官从戎,两次出塞西北边疆。这一时期他的诗多成为边塞诗的代表作: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是一首壮行诗,全诗意境雄壮,想象神奇,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另一边塞诗歌的代表作品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描写了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大气磅礴,奇情逸发,尤其是以梨花比拟雪花的意象,令人称绝,因此也成为咏雪诗歌的代表名作。
除了七言歌行之外,岑参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言绝句也有不少佳作,如《逢入京使》。本诗记述在其去西域途中与京使相逢,用家常话写眼前景致,表达了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不事雕琢,却富有诗意。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岑参是留存作品是最多的,达七十多首,而且在艺术成就上某些方面超过了高适,无愧于“高、岑”并称的荣誉。
高、岑的边塞诗创作,丰富了当时诗坛,边塞诗一时流行于盛唐,且蔚为壮观。
尤其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期其他诗人,边塞诗追求功名的高昂意气和直面现实的悲怆相交融,独有一种沉雄浑厚、慷慨悲壮之美,并影响和启发了后世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