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但“高岑”并称,则始于他们的好友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两人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鲍照,原非专称。
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胡应麟《诗薮》)。他们都积极进取,但长期功名失意。一再出塞谋求报国立功,对仕途坎坷和边塞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所作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材,善于运用七言古诗等体裁,表现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其诗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样。这是他们共同的地方。
由于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差异,高适、岑参的诗又有重要区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高、岑边塞诗成就最高。近人以“高岑”并称往往是因其边塞诗。同时,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诗风相近的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人均被列入此派。
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和谁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由于家庭背景、人生际遇的不同,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又各具特色。
一、内容主题侧重点不同
高适善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相联系,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亲历耳闻的各种社会深层矛盾予以毫不留情的揭露,“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指出战争的性质――民族矛盾;“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议论战士慷慨赴难、杀敌报国与久戍不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写出丈夫思乡、妻子断肠与久戍不得归;“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道出将军士兵苦乐不均;“身当恩遇恒轻敌”则议论战败原自边帅的骄与奢;“至今犹忆李将军”抒发诗人边陲战士渴望良将镇戍的愿望,表达对广大士兵的同情。这些诗句从多角度展示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层思考,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
岑参则以瑰丽奇特、色彩绚丽的笔描写边塞恶劣环境:“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衬边塞戍军不畏艰险、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路转峰回,友人已走远了,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感人至深的真挚友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审美的空间。诗人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二、艺术的表现手法侧重点不同
高适诗悲壮深沉,质朴浑实,呈现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常用对比、反衬、叙议结合的手法。“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用诗体语言叙述战争场面,用浓重主观情感语言和写实手法叙述战争场景,又夹入议论性的主观看法和感慨,主体形象突出,作品更有理性色彩。
岑参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注重客体情景的描绘,寓情于景,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飞雪, 肃杀奇寒,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描绘了人们罕见的绝域景象,以此来渲染险恶的环境,反衬将士们热爱边疆的深厚感情和必胜信心。其诗歌既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上一篇: 关于后悔的经典句子说说心情 让记忆松绑,忘掉所有痛苦悲伤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