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体 产生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指西晋时期一种诗风,或一种诗体。
“太康”(280~289)为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体”之名,始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严说本于梁钟嵘《诗品》“太康中,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钟嵘此论,是概述西晋初年和中期一个阶段的诗风。而严羽则明确指太康时期以左思、潘岳等为代表的诗体,即其所谓“分明别是一副语言”。 太康前后是西晋文坛上比较繁荣的时期,众多的作家都有不少传世之作。太康诗歌一般以陆机、潘岳为代表。他们的诗歌比较注重艺术形式的追求,讲究辞藻华美和对偶工整,“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宋书·谢灵运传》)。诗歌的技巧虽更臻精美,但有时过分追求形式,往往失于雕琢,流于拙滞,笔力平弱。总之“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文心雕龙·明诗》),是这一时期诗人的总风格。
阮瑀的诗歌有什么特色?
阮瑀(约165—212年),字符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以《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最为著名。阮瑀在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之为“奇才”。当时军国书 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二人所拟,后来阮瑀徙为丞相仓曹掾属。史载阮瑀曾在马上为曹操草拟《致关西军阀韩遂书》,书成后上呈曹操改定,操竟不能增减一字。现存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文气顺畅、舒卷自如,曹丕说他“书记翩翩,致足乐也”(《又与吴质书》)》阮瑀的诗歌语言朴素,通常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代表作《驾出北郭门行》一诗,描写的是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较为生动形象。阮瑀的音乐修养也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都是当时的名人,位列“竹林七贤”,精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李白的创作道路及其诗歌特色是怎样的?
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他是盛唐时代的代表诗人,其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身上富于建功立业的幻想,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尤为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贯穿于李白绝大多数诗篇中的基本矛盾。
李白流传下来的900多首诗,清晰地表明了他一生的思想经历,从多方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李白热切地盼望实现理想,施展抱负,但当时社会奸邪当道、群小谗毁,君主昏庸失察,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使他深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因此,理想与现实始终都处于尖锐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行路难》、《梁甫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将进酒》等著名歌行,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理想遭到挫折后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权贵的强烈反感,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焦躁和苦闷。这种对黑暗现实大胆的揭露与批判,对上层统治集团的傲岸与反感,是李白诗歌中最具积极意义的精华部分。
李白最喜欢描写的自然景物往往是那些峥嵘险峻的大山,波涛翻滚的江河,飞流直下的瀑布,划破长空的闪电,呼啸而来的狂风,咆哮的猛虎,展翅的苍鹰,以及搏击风云、在万里长空勇敢翱翔的大鹏。通过对这些壮伟、奇特、巨大而又奔腾运动的自然形象的赞美,诗人痛快淋漓地宣泄了他在现实社会中处处遭受压抑的幽愤苦闷,表现了他渴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切心情,也显示了他壮阔不凡的胸襟怀抱。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20岁起便漫游各地。天宝初年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免职。后在洛阳相识杜甫,结成挚友。安史之乱后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赦免后漂泊,死于当涂。其诗豪迈,想象丰富,感情炽烈,有“诗仙”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