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而优秀的诗歌常伴生着宗教和哲学的沉思,富含着伟大的关怀和深刻的批判。骆一禾的《月亮》一诗不仅证实了这种观点,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历史视野和沉潜的人格内涵。
《月亮》一诗具有象征意味,诗中充斥着复杂的意象与色调,分裂的世界、流血的事实、挑灯的街巷、尘土、光辉、皮肤、甲板、丛林……意象纷至沓来,黑的、亮的、光的、红黄着……色色彩目不暇接、这众多的意象与色彩不仅给我们造成一种“晕眩感”,也使诗歌自身节奏急促而跳跃。可我们深入的感知此诗就会发现,这种纷乱复杂的意象和急促跳跃的节奏并不是盲目的奔涌,它们是伴随着作者对现实中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思考而自然呈现的。骆一禾曾说“诗的思维是‘下一个’(观念、思想、印象、意象等)得以流传,它并不着力于把‘一个’说透,说出讨论,而是不断在运动中呈现出活力,从而使一首诗以它的自律性有别于其他人类的创作“。《月亮》突出的体现了诗人的这种理解。
虽然《月亮》一诗具有神秘主义以及象征意味,但它却又是一首极具现实意义的佳作。作者自一开始就摆脱了”月亮“在文化文学传统上的意蕴,他把自己隐藏在一个角落,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和思考。月光所到之处正是目光所及之处,正是思想所思之处,月亮正是作者的眼睛和心灵。作者的思想顺着目光路过纷至沓来的”事物“游弋,分别从历史、从纪实、从宏观的角度去感受,去思索,去用一个圣徒的使命来批判世界的混乱和”那些城于年的流血事件“,以及”开放过度的人性与地方“。这种思考与批判告诉我们,诗人对现实的关怀以及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深焦灼与担忧。所以,虽然诗人一开始就把自己对”月亮“的激情隐匿得很深,但我们还是能够清楚的听到来自其心灵深处的述说与叹息。在这首诗中,月亮就是诗人的目光,就是诗人的心灵,就是心灵深处那片挥之不去的焦灼与关怀。
PS:这个赏析不是我写的,我只是从一本书上把字一个个打出来。网络上暂时没有看到有,写赏析的人名字叫:杜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