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正文

西洋诗歌是怎么形成的中国传过去的吗?

2023-01-21 09:48:33 暂无评论 68 美文欣赏 西洋   中国   诗歌

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比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在一首乐曲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钱德明的观点.当即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证实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古希腊。这种在短期内所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使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入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把两个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较。

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这些很先进的弦乐器,不是短时期内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会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种发音的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另外,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4组,每组7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乌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律、四宫。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个宿名,顺时针围绕着一个斗字,这个斗字代表着北斗七星。在西方,古巴比伦平面球形图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馆收集的一些残片复原了平面球形星图。人们对照古巴比伦平面星图和中国的二十八宿,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含义,由此可以显示,古中国的天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独立生成的,这对十二音律及七声音阶的起源,有一个值得启发的参照。

1.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始终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西方,故而极力排斥传教士钱德明提出的古希腊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观点。

B.法国人沙宛认为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人的。

C.李约瑟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向东传人了古中国,向西传人了古希腊。

D.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图刻上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弦乐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中国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

2.原文以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为依据,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从古巴比伦传人中国的。下列表述不属于原文推论依据的一项是:

A.与古巴比伦音乐文物所属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B.曾侯乙双音编钟证实中国的音律知识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古希腊,这是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C.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乐器都很先进,说明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应该更早。

D.李纯一先生对商代多种乐器的系统研究表明,那时中国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3.下列对“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大体上是对应的。

A.中国古代对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认识大体上是对应的。

B.中国古代把七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这与七声音阶的构成并非巧合。

C.中国古代对音律的认识其实是应用了商代就有的对闰月的认识。

D.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立生成的,与之相应的七音十二律音乐体系也不大可能是传自西方的。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有了新的依据。

B.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处于世界前列。

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

D.对古中国和巴比伦音律成就的比较,说明其对音律的认识可能是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精彩的大型传记历史剧――《郑和下西洋》,突然发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原来还有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寻找大明流亡皇帝建文帝。

明朝国力最鼎盛的时代是在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元璋驾崩后下遗诏命将皇位传给了21岁的皇太孙朱允桑这让当时的燕王朱棣很不甘心。

1398年6月30日朱允稍谀暇┘次唬年号“建文”,他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晌挛亩雅,忠厚纯孝,深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年轻的建文帝性格温顺,主张实行仁政。朱元璋曾两次封藩,使得朱允傻氖迨迕怯当自重,各据一方。这令毫无治国经验的建文帝深感不安,急于削藩。征战多年,战功显赫的燕王朱棣奋起反击,经过四年的战争,于建文四年攻下南京,颠覆了建文帝的统治,夺取了皇位,史称“靖难之役”。朱允稍谡獯握揭酆蟠着传国玉玺下落不明。《明史》有记载: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朱棣即位后,刻玉玺,将国都由南京迁往北京,下令搜寻朱允珊推渌建文朝臣,修筑北部地区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朱棣有他的担心:自己的皇位是从侄子手中篡位来的。

他渴望得到满朝文武大臣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尊敬,渴望在自己发迹的北京建造世界最大的皇宫,渴望长治久安,高枕无忧地接受世界各国的朝拜。皇帝需要一个他最信任最了解的心腹去完成这一壮举。于是,一个跟着自己南征北战多年的人很快成了他最好的选择,这个人就是郑和。郑和原名马和,武功高强,懂兵法,英勇善战,有能力接受这项巨大的挑战。

明成祖朱棣怀疑建文帝秘密逃亡海外,《明史・郑和传》有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为了防止大明流亡皇帝建文帝朱允煞垂ケ本,夺回皇位,颠覆自己的统治,1045年,朱棣派太监郑和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率领史上最强大的舰队――200多艘海船,满载丝绸、瓷器、工艺品等宝物,2.7万余人浩浩荡荡向大海出发,驶进茫茫太平洋的深处,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同时,据《明史・郑和传》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耀兵异域,建立自己的声望。

从此,郑和开始了历时28年的七下西洋之旅,郑和率领的明朝海军在舰队规模、航海技术和组织协调水平诸方面都是当时的最高水平,比欧洲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等早整整将近100年,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篇,让所有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