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川(1963― )。1982―1985年在北大英文系读书,期间与海子、骆一禾等组织“北大诗社”。西川是朦胧诗浪潮之后出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几位青年诗人之一。但与大部分第三代诗人不同,他刚登诗坛就能引人注目,不是基于与朦胧诗模式的鲜明对抗,而是另有天地,迅速指向了“本体诗”(或曰元诗)。从诗歌形式上说,西川只经过极短的“学徒期”,很快就结束了蹒跚之态,而在诗歌审美指向和细部技艺环节上表现出了成熟。80年代初至中期,西川诗歌质地精纯而稳定,特别是长诗《雨季》等带来的反响,使西川在“本体诗”的向度上成为诗坛独特的“一元”,被称为“西川体”,并影响了许多诗人的“艺术主题”陈述和形式自律意识。
西川的八十年代诗歌与九十年代诗歌相比,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异和断裂,前者如果不是黯然失色的话至少也应被视为是走向后者的注定不太完美的尝试。但若换一个思考角度和问题意识来打量,则西川的八十年代诗歌远远未被穷尽了诠释的空间。<杜甫>即是一突出例证―― 你的深仁大爱容纳下了
那么多的太阳和雨水;那么多的悲苦
被你最终转化为歌吟
无数个秋天指向今夜
我终于爱上了眼前褪色的
街道和松林
在两条大河之间,在你曾经歇息的
乡村客栈,我终于听到了
一种声音:磅礴,结实又沉稳
有如茁壮的牡丹迟开于长安
在一个晦暗的时代
你是唯一的灵魂
美丽的山河必须信赖
你的清瘦,这易于毁灭的文明
必须经过你的触摸然后得以保存
你有近乎愚蠢的勇气
倾听内心倾斜的烛火
你甚至从未听说过济慈和叶芝
秋风,吹亮了山巅的明月
乌鸦,撞开了你的门扉
皇帝的车马隆隆驰过
继之而来的是饥饿和土匪
但伟大的艺术不是刀枪
它出于善,趋向于纯粹
千万间广厦遮住了地平线
是你建造了它们,以便怀念那些
流浪途中的妇女和男人
而拯救是徒劳,你比我们更清楚
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
所谓希望,不过是命运 (西川1997)
西川写的《致杜甫》,结尾两句:所谓希望,不过是命运;所谓未来,不过是往昔。
- 上一篇: 陶渊明笔下的景物描写特点?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