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正文

冰心肥皂泡赏析?

冰心肥皂泡赏析?

赏析:

你玩过吹肥皂泡吗?读一读冰心奶奶写的《吹肥皂泡》这个片断,你便可以学会吹肥皂泡的方法,并了解玩吹肥皂泡的乐趣。在这个片断中,冰心奶奶一开头就写了“小时候……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可见吹肥皂泡这个游戏对小孩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接着写了阴雨天跟母亲学吹肥皂泡,具体细致地叙述了吹肥皂泡的过程。先写怎样和肥皂水;再写怎样吹、怎样扇送吹起的泡;然后重点写吹起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状,颤巍巍的,光影零乱”;最后写肥皂泡的散裂以及孩子们不忍肥皂泡破裂的心情。看,吹肥皂泡是多么有情趣、有意思啊!文章叙述清楚明白,用词妥贴,语言浅近,富有儿童特点。你也想吹肥皂泡吧?照冰心奶奶讲的法子去吹,定能吹出一个个美丽的肥皂泡;吹过后也模仿着《吹肥皂泡》这个片断写一写,定能写出一篇美文来。

我的奶奶的散文随笔

201x年秋天,阴历八月二十这一天,是一个让人痛心的日子,奶奶您走完了您的一生,驾鹤西去了,您走得匆匆忙忙,突然而安详,离开了生活一辈子的家,离开了所有的亲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堆薄薄的黄土,把您与所有的亲人分隔为两个世界,我们在您的墓前静静地肃立,静静地跪下,我心默默地倾诉着对您的思念和哀思。奶奶一路走好,安息吧!看着香烟萦绕,亲人们恸哭,您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像您没有离去,就在我身边一样。

回想到阴历八月十四那一天,是您九十二岁生日。那是一个天空睛朗,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驱车到西崖底村二姑家去看您,给您过生日时,您还盘坐在二姑家的土炕上,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甥都围在您身边,给您买的蛋糕、饼干,最喜欢吃的山楂卷、冰糖块等等堆放了半炕,您被一种幸福包围着,像一个可爱的孩子一样,一种满足感写在脸上,您说着、笑着,不时还用手锤打着您不争气的腿……您还微笑着对我说:“没有冲渣州让孩子们都回来,让我见一见。”我说:“奶奶明年吧,下一次,让她们回来。”实在没有想到,这一次成为奶奶您最后的一个生日,永远永远也没有了下一次……

奶奶杨志梅,北翟管沟人,生于20世纪民国八年(1919),是穿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风雨沧桑、命运多歼的小脚女人,饱受旧社会的苦难,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感受了共产党的伟大,一生养育六男二女, 一生勤劳、 一生奉献。

奶奶出生在黑暗的旧中国,自幼家境贫寒、吃糠咽菜,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排行老二。由于受几千年的封建习俗束缚,自幼裹足,饱受旧社会的苦难,养成了勤劳、吃苦的习惯。十五岁嫁给本村的我爷爷,住在了北翟管沟东边的一眼窑洞里。爷爷在村 担任教育主任,也算是一个文化人,一天忙碌于学校,家里重任落在奶奶身上。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爷爷又担任村财粮主任,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当时八路军三十团团长李德生带领的部队在翟管村驻扎。奶奶积极地去料理伤员,做饭、端水,忙前忙后,吃苦在前,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1942年正月的一天,日军到北翟管村“扫荡” ,爷爷、奶奶带着幼小的父亲和二叔,东躲西藏,正月十六在熬则垴(地名)窑洞里又生下了大姑。在日军的几天频繁“扫荡”中,奶奶怕刚刚出生的孩子的啼哭影响了乡亲们的安全,只好忍痛把大姑放到了山上半路上一个隐蔽的地方,和乡亲们逃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面,免遭一难。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的日军离开后,爷爷、奶奶们才返回来去寻找大姑,看到大姑安然无恙,悲喜交加的爷爷、奶奶才又把她抱回了家。

有一散蔽次日军在疯狂的扫荡中,把躲藏在山沟里的乡亲们集合到村里学校的大场上,气势汹汹、疯狂地逼乡亲们说出八路军伤员在哪里,谁是共产党员。乡亲们都说不知道,没有被日军吓倒,日军只好让乡亲们各家认领自己家人,这时有一个八路军伤员没有人去认领,在这生命危急的紧要关头,奶奶急中生智,挺身而出,把他认领为自已家的人,才使他化险为夷,免遭灾难,传为佳话。

还有一次,日军把奶奶的.父亲杨碾孩(我的外祖爷)和村里的杨克明、张文兰、杨补留和社城河滩的任全金等人抓起来,五梁锋花大绑在大树上,奶奶临危不惧,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一步一叩头地求饶着,他们最终逃出了日军的魔掌。

1945年,奶奶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投身于纺织运动中,纺花织布,做军鞋,支援前线。白天织布,夜间还要继续纺棉花,在那个年代里,穷得连煤油灯都点不起,有时借着窗户里透进的月光纺棉花,练就了黑夜不点灯纺棉花的本领。父亲常常给我们讲起这一切,他说,他们已经睡了一觉了,醒来时奶奶还在纺棉花,天不明,鸡还没有叫,就又接着干,我父亲起床到学校上学,奶奶早已把饭做好。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 她把织好的布用槐树叶煮下水后染成蓝色,非常好看,工作走在前,还被村里和二区政府评为“纺织模范”。

生活虽然艰辛,奶奶什么也不甘于落后,是一个人穷志不穷的人。由于孩子多,锄地、拾柴、烧火、做饭、缝衣、浆洗、做鞋,样样能干。家教也非常严格,由于自己不识字,对待孩子们的学习,从不马虎,孩子们到了上学年龄都要送到学堂接受教育,对待孩子们非常呵护,是一个慈善的母亲。在那个穷得揭不开锅的日子里,喝的米汤是清汤寡水,几乎没有几粒米,奶奶总是自己喝点汤,把碗底困下的几粒米留给孩子们……

新中国成立后,奶奶深明大义,义无反顾,连续把三个儿子(二叔、四叔、五叔)送到部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去保卫祖国。奶奶还到天津、北京、石家庄去看他们,六十年代末,住的窑洞因年限过久倒塌,家中的一切埋在了废墟里,给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后来,又省吃俭用,白手起家在村里盖起了五间平房。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

1981年初,农历二月初一,爷爷突然病故,撒手人间,奶奶一个人撑起了这一个大家庭,随后大姑与同年六月十八病故更让奶奶肝肠寸断,没明没夜,半夜不睡在院子里坐着,把大门敞开,等待着、盼望着大姑能再回来……念叨着大姑的孝心和大姑教书时对学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一年失去两个亲人,在精神上受了很大的打击,岁月象一把双刃刀,过早地在奶奶的额头刻下了印痕,在奶奶的青丝上增添了白发……但奶奶明白,无论遇到什么,生活还得继续。

奶奶,记得每次回村看您时,您总是给我念叨,从您的出生到您的经历和对亲人的牵挂,一件件、一桩桩,说得没完没了,我也听得心里痛痛的……

每次我离开时,您总是要送我到村口,我看您一双小脚,不忍心这样,您总是不听,您总是坚持着送我到村口,凝神伫立,望着我远去的背影一点一点消失……

您一生勤劳、吃苦。记得那年您已年近八十岁了,不听孩子们的劝阻,还要刨地、种菜,把院子里的一块地种植上各式各样的菜……一天放下耙子拿扫帚,自幼养成的习惯,实在改不了。

在村里,您与人为善,虽然没有文化,但您讲道理,明事理,村里人,婚丧嫁娶、生日满月都留下您的身影。还有就是村里哪家媳妇生小孩,您不管春夏秋冬,月黑风高,随叫随到去帮助别人,在那时医疗卫生不发达的年代里,您一生共接生孩子20余个。闲余之下,您也是拿着鞋底,与邻居们在一起做针线活,一起聊天,相处得其乐融融。正因为这样,东家送您一颗菜,西家送一个瓜,是常有的事,邻家吃好饭,也忘不了要给您送来一碗。村里人对您的评价是:不戴帽子的男子汉。

奶奶,最难忘的是您近几年来在我父母家住的日子里,我一去看您,您念念不忘,总在说着您的过去,念您经历的岁月,您总是说:“看看你们现在的生活,孩子都能念书、识字,看看您还一天看书,我这一辈子连一个字也认不得。”我总是对您说 :“时代不同了,社会不同了。”您总是高兴地说:“还是好,还是共产党好,实在是好啊!”奶奶您总是忆苦思甜来教育我们,所以我也明白了很多、很多。

奶奶的一生是平凡一生,是伟大的一生。虽然您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但您朴实无华,勤劳节俭,勇敢善良,您在我心目中是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书,让我终生受益。

奶奶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