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
快要过年了,公司要求每个项目都要拍摄一段视频。
拜年的视频,看过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各地的人向全国人民拜年的那个吧?我们就搞类似的,只不过是每个项目出一个。
我们书记在微信平台上吼了一句,说是下午两点半开始,只需要大家一二十分钟的时间就行。
我们大项目部三个子项目的管理人员就都过来了,聚到一起,说是两点半集合,都到两点四十五了,人还没有到齐。
到了会议室,先是签到,然后是选人站在最前边,拿着国旗,背台词,然后拉到项目大门口,再排整个队形,又是拿凳子,又是调角度,中间还过去两个搅拌站的大车,耽误了一段时间。
录了三遍,选了一遍效果最好的,终于OK了。
我一看表,已经四点二十了,有点儿心疼时间,因为那时候我和大罗在搞实测实量,晚上我还要准备考试。
理想状态下二十分钟,现实呢?将近都快两个小时了。
让我想起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个人其实最好管,人一多,不安定因素就多了,让我说,一个事儿,两个人能干的就别让三个人干了,可能是工地上环境太闭塞了,大家好久没聚到一起了,说着说着正事儿就有人开始开玩笑,反正这活儿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
等静下来,又要过很久。
我们平时总说自己忙,没时间。
记得看过一个段子,男人问女人,一年要贴多少面膜,女人巴拉巴拉地算了一会儿,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不买面膜,攒上十年,就可以买一辆好车了。
女人接着就开始问男人:你贴面膜吗?
男人说,不贴。
女人问他,那你的车呢?
想做很多事,就是没时间,工作了嘛。
除了没时间,还有没钱。
说到被动收入或者生活成本,我想起来丫头说他师父一个月四千块的工资,竟然在北京活下来了,细想想也是挺不容易的。别不相信,是真事儿。
我问大罗:你觉得你一个月花多少钱就差不多了?
他说,应该是八千到一万块。我说,男人养家真不容易啊!谁知道他说,不是,我说的那么多钱是我自己花,不算家里的。
我也是醉了,你一个人花那么多?
他说,就我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讲,芦肆就这么多,要不然我为啥要创业?到甲方也能找份工作啊,各方面比现在的条件都要好,你说是吧?
感情这业创的是因为钱不够生活开销啊!
我说你仔细算过没有,一个人咋会花这么多的钱?
他掰着指头跟我一项一项地算,我听了几分钟,听了个大概的意思,主要的开销是跟朋友一起出去吃喝玩乐,当然,还有烟钱、虚哗森汽车油钱等等。
一边听他说,一边心里仔细盘算,感觉大罗说的绝大部分开销我用不上,但是我也有一些独特的开销他是绝对没有的,比如买书、看电影。
其实,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我之前跟王姐一起计算过,一天如果只是吃饭的话,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活着又不是只是为了吃饭,要逛超市吧?要看电影吧?要装宽带吧?手机会有话费吧?
咱要过上“人”的生活!
对了,最不该忽视的,你每个月不还房贷?不给汽车加油?
家里本来说要买车的,想想每个月的油钱,还是觉得算了,买得起养不起,不知道我算不算另类,总是对车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车,暂时不买了,房,还是要打算,之前给丫头灌输了很多富爸爸的理念,导致我现在考虑买房的时候,这货就说,不是你当初说不买房的吗?
人嘛,看到的不同,经历地不同,想法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买房还是不买啊,哈哈,愁死我了。
独木桥上的创造
“山羊过独木桥”原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同时过独木桥的两只山羊各不相让,最终双双落水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活中要学会谦让。作为一项体育比赛,它追求的是两者最终差亩通过桥的速度和时间,看的是双方的反应程度和配合能力,按说只要能够双双通过,与相遇后是否有人下桥无关。
规则确实有些多此一举,但仔细想想,规则自有其产生的背景。所谓独木桥,在传统的思维中,两人绝对不能同时通过,只有一人避让,方可完成。大千世界,很多事不都是这样吗?面对物质利益,非得即失;面对人类历史,不成即败。很少有人不用非黑即白的逻辑、非左即右的思维来思考一切、决定一切。这样想来,一人下桥一人通过的规则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人们不禁要问:规则是什么?规则是用来干什么的?简单的说,规则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定,是用来规范人们处事行为的。规则是人规定的,是有利于做事的。不利于做事的规则,可以改而且必须改。这样看来,预赛中那对同学在桥中间抱身互转、双双通过的做法,不仅是对传统思维的大胆突破,也是一种伟大创造。我们不妨称之为“独木桥上的创造”。它虽然违背了暂时的规则,但在更高层次体现了体育的精神。
话说回来,无论是寓言还是比赛,独木桥似乎是人们故意设置的障碍。当然,在现实社会中,面对这样的选择,大多数人都会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可是,生活中很多时候,往往是阳关道你要走,我也要走,大家都要走;独木桥,我要过,你要过,大家都要过。退而避之,趋而争之,都无法兼顾双方利益。
怎么办?只有突破狭隘自私的观念,只有面对面寻求背对背的良策,只有放弃我上你必下、你进我必退的思维,从双方考虑,谋求大局,才能生出连理枝,才能开出并蒂莲,这世界才能因此而更精彩。
社会上,有人得了血癌,走上了人生的独木桥。肾是生命之源,只有大爱,选择付出与拥抱,死亡之旅才能重燃希望。医学需要创造,生命需要创造。大自然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未把道路封死,也不是仅仅留下一条;即便是一条,相信人类的智慧也能找到最佳的选择。正是“人”字的一撇一捺,支起了通往幸福的“独木桥”。学会关爱,学会换位,放开眼光,敞开胸怀,拥抱朋友,拥抱对手,独木桥上的风景,绝不是一个过去,就必须一个下来。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中国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遇山开道,遇险搭桥,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的.辉煌。走出去的战略必然就会走进来。走出去,走进来,来来往往矛盾在。矛盾的方法靠规则,但规则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些时候,狭路相逢,你争我夺解决不了问题,这就需要打破常规,创造条件,寻求合作共赢之道。面对共同的难题,双方只有精诚合作,求同存异,相拥转身,才能双双通过,各自走向原有的目的地或大本营。
作为一次比赛,独木桥上的合抱转身,裁判有争议可以理解,那是因为比赛有规则在前;但作为一种创举,引发人们的思考具有很深的启迪意义。我想再一次说,这小小的独木桥上,也需创造。
云朵上的村庄
曾经去过很多古镇和村寨,看过无数美景,听过很多传奇,可是奇怪的是从来没有一个村寨可以像汶川萝卜寨这片土地带给我的感觉这样的传奇和震撼。
有关萝卜寨的名字也是很多年以前就听过了,那时候是一些驴友们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古寨,他们拍来的照片,网上的帖子,无不细腻地述说着这神奇羌寨的故事。几年来,我也曾蠢蠢欲动想到萝卜寨,可都是因为机缘不好而错过了。512特大地震中听说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萝卜寨毁于一旦,让人心痛不已。最近听去过的朋友们说萝卜寨已经重新建好了,于是在这红樱桃(车厘子)丰收的时节,我终于迈向了去往萝卜寨的步伐。
萝卜寨位于岷江干热河谷,一条崎岖的山道这是萝卜寨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汽车盘旋在这蜿蜒的山路上,路很窄,不断地向上。遥望远处的山寨,这是一座可以直接与蓝天白云相连的古城,它汇聚了羌民族所有文化习俗的精华,也吸收了高超的建筑技术,它的每个细节、每个角落无不透射着古羌民族睿智和神秘的特性。
下午3点,我们到了萝卜寨新寨的停车场,车上的女人们下车就开始抢购车厘子、核桃、花椒等各种土特产。我举目环顾四周的山峦,萝卜寨地处在巍巍高耸的岷山山脉中,午后的阳光下,蓝天碧洗、白云飘飘、苍鹰展翅,巨大古城堡犹如从天上抛下的缀子,散落在崇山峻岭间。
这就是萝卜寨――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处处充满原始淳朴的风情。
漫步羌寨,这是一座没有碉楼的羌寨,也是它有别于其它羌寨的一大特色。萝卜寨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别名,叫做“云朵上的村庄”,显示着它的海拔地位。当地居民极少和外界接触,民风极为纯朴,地震让这个有着1080人口的村寨,消失了64个鲜活的面孔,有这72条小巷的村庄全部坍塌,使得这个“云朵上的村庄”和逝去的人们随云飘走了。可是村庄里的人们擦干眼泪,他们在援建队伍的支持下,修复了老寨子,并在离老寨不远的地方重建了他们的家园……
羌王府的建筑称得上是一绝,其房屋并非石头建成,而是就地取材,由山顶的黄土和木材砌成,有各种厅堂和房间,这在岷江峡谷流域是绝无仅有的。老寨子中纵横交错着许多小巷,樱桃树间,掩映着黄墙和羌族用白色的石头垒成的图腾,形状各异的石碓上挂满了动物的头骨,还有香火和祭品的痕迹。
同伴们喜欢照相,慢慢地我已经和大部队走散了,也好,有时间我慢慢倘佯在这迷宫般的古寨中。小桥,流水,人家,与远处的隐隐青山相映成趣,这哪里是一个村庄,分明是一幅静美又有流韵的写意画卷啊,置身于此情境中,惟恐惊扰了这梦中境。
沿着老寨中维修起来的一条条小巷向前漫步和穿梭,每条小巷中间是石板铺就的小路,村中羌民已经大多搬到新寨去住了,但老寨中的房屋,设施仍然保留完好供游人参观使用。高高的檐角,老墙上因岁月而斑驳的花纹,在风雨中浸润出历史的气息。
看着这黄泥的老巷,我突然想起来江南那种古老的青石板巷子,这里没有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但时不时你会迎面遇上一位穿这美丽羌族服装的姑娘,也许他在做手工刺绣,也许她们轻声问你要不要花椒。也许我的驻足、漫步会成为另一个人眼中的风景。于是,空旷而幽深的小巷,承载的更多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心绪。
我很庆幸,在这夏日的午后,整个萝卜寨没甚么喧嚣和打扰,上午来的游客大都已经离开了,这里没有像宏村哪样来自全国美术学院的学生写生,也没有像乌镇哪样的拎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更没有丽江哪样的遍街小商贩,喜欢这样的宁静,喜欢这样的静谧。
来到羌寨山顶,面对保留下来的一片片老寨地震遗址,一览这樱桃树围绕的村落,坍塌的屋宇像是上天的宠儿,宁静的躺在群山环抱之中,这些经历了三年风雨沧桑的地方能安然独存,是一份幸运。我静静凝视,希望我们这些游客来去匆匆的步履,不会打扰这里的清幽与宁静。看看废墟中盛开的花朵,面对无法选择的命运,它们却依然开放,依然把最美的一面呈现。那一刻,有一种彻悟就这么在不经意间渗透进灵魂和生命。
站在天造地设地掩映着险峻、沧桑、雄伟的岷江大峡谷之颠,几棵缠着红布、枝繁叶茂的神树让人感叹,远处的峡谷深处,江水依然咆哮奔腾。这一切的一切仿佛是穿越到另一个世界,据说这个祭祀台是很神圣的地方,是对着对面的雪山祈福的地方,我也虔诚地祝愿众神佑我。
下午5点,我下山慢慢走出老寨大门,沿路看见不少羌族姑娘静静地坐在屋前绣花,我也不忍打扰她们,让这寂静的古寨安静与世无争,感叹这些世世代代的羌人独自在云朵上过着最朴实的生活。放眼羌寨四周的土墙,木柴,玉米,袅袅炊烟,云朵上的村庄,景美,人好。
回首萝卜寨对我们这些都市里的人的来说,它就像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园。你会不也因为怀念一个地方,而在回忆里无数倍放大那种美好的感觉涅,我想我会吧。一路上大家都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和朋友们相约,以后还会再来一次萝卜寨,一定要住这里羌寨一晚,和村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跳锅庄,不知道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和心情吗,我企盼着。
完美的生活
我不知道,大家完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并不完美。我现在只是一轮圆圆月亮的半个月亮,也是一位难以把各种各样的事做到好处的人,仿佛不能到达,只是一直努力。
也许残缺不是完美,但完美一定是来自残缺追求的人。
往往现实不很完美,可我时常在幻想里不经意补上了那完美的生活。
当你好好做成了一件什么,就是自己的心情愉快了些,祥和的那样的一个人的幸福。最后,我抿嘴笑了。
一开始,我并不懂文学。什么是文学,我一窍不通,更不知道怎么下笔。因为我那时初中都没有念完。后来,我不知不觉喜欢上了文学,觉得报刊上的文章写得很好,也写到了我的心里,就这样偷偷爱上了文学。文学是生活和大自然真实的记录与加工的艺术。业余时间我苦读了汉语言文学,包括外国文学简编。几年过后,那些苦读辛酸的泪水,早已被稍有成就感的喜悦淹没一空。曾在《现代青年》,还有县(市)级的多家报刊发表我的诗歌与散文。生活的完美是不断追求的艺术,也是转变的艺术。如今,我又改成写歌了。如果爸爸不曾激励我,我也走不到今天。虽然爸爸已经走了,我不知道他在天堂的国度过得好不好,此刻此时的心情,我多么想爸爸能走到我身边,听我给他唱我写的歌,该有多好啊!我还清楚地记得,爸爸当时说我,“就你!还能写出诗歌来!?都没念几天的书。你要能写出诗歌来,我冲南天门磕几个响头,然后再请你一桌”。我自信地说,“我就能,到时发表了给你看!”。爸爸才读到了我几首诗歌,就永远的走了,带着遗憾不遗憾的走了。遗憾的是爸爸没看到我现在写的歌,也许爸爸从没想到。不过,爸爸虽然看到我几首诗歌,也就看到了我追求生活完美的一小部分。我还没有忘,爸爸说我的灵魂要上升另一个高度追求了。他作为老高中生对我的诗歌的评价,我觉得给我很大的鼓励和荣誉。但我没有骄傲,持之以恒的默默地走着。面对爸爸给予的赞赏和荣誉,就觉得我的生活很完美。
我不知道我能感染你什么?我的这篇文章,不管写得好与坏,如果你能来读,在某种意义上,我就觉得也很完美,起码我写的东西没有白写。你能来读,我就很高兴很知足。假如有一天,亲自准备一桌盛宴,煎炒烹炸,邀请你来品尝,果然你来品尝了,我就觉得你很赏我的脸,起码有一道菜是你最喜欢吃的。也许生活的完美,就是作者与读者,厨师与顾客,歌者与听者吧?
也许,每个人有每个人完美的方式,追求生活完美的目标也就不同。有的人愿意摄影,不管人体和自然摄影,都想用快慢镜头把自己独特的摄影艺术活灵活现的体现出来。有的人喜欢旅游,用脚步和眼睛去丈量与发现世界每一寸土地的风情和山山水水,记录完美的生活与自然感人的故事。或者用心拍打生活的节拍,连成一串串动听的旋律。当然,追求完美也好,说成事业也罢,都要靠自己的行动和一颗善心,剪裁一幅幅壮丽的完美生活的图画。
心灵的世界是炽热的强烈的。当你小心翼翼遇上一个人,并没有把“喜欢”二字说出口。你只想用一种冷漠的态度观望,观望对方怎样对待一些人和事,在做出你的选择。其实这样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打开局面,有一些尴尬。如果某一天,思想与思想相融,心与心感应,是否是一种生活完美的结合体?不过这样冷眼观望的等待,不知道是否需要忍和耐性,到不如随和的好。那样感觉很累,也不自在。如果都没有什么感觉与话要说的话,还不如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也是各自追求相反方向生活的完美。完美的生活是多元素组成的,并不是单一的思想,要从整个的思想中,找出生活完美的中心,再顺着去追求你完美的生活。
其实我的完美很简单。能有一个安静的工作,安安静静的生活,安安静静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不想与外界纷争。如果偏要我与外界纷争的话,我要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退也是前进。完美或许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行车:“宁让三分,不夺一秒”。
追求完美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黑白电视机到彩电,从开关到遥控;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移动手机;从笔算到电脑计算机;从步行到自行车到摩托车到家庭轿车;从土路到油漆柏油路到高速公路;从粗糙到细致等等,都体现出追求完美生活的过程。
如果完美用金钱衡量的话,并不完全对。精神与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吗?在这个金钱社会,我不能肯定。但“神州7号”去探月是中国的完美,也是未来人们更好生活的完美。不管你从事什么岗位,只要体现你的价值,就是生活完美。
我想,完美的生活是让禾苗长壮,然后打成粮食;完美的生活是柴,把水烧开把饭煮熟;完美的生活是你挣到票子,变成你身上的衣与鞋袜;完美的生活是你牵着你爱的人的手,到海枯石烂,白发苍苍。
完美的生活是有味道的,不只是酸甜苦辣咸。而是要拥有一个真正体会你的,你认真体会的,把血液融入你心里的,你把血液融入对方心里的,这种幽深特美的味道,是感情生活的完美的味道吗?!如果爱人亭亭玉立,用心在那等你,你感觉得到吗?这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还是个单身一族,还没有品尝过,是个未知数。
染心清照陌陌怜
夜已深,是风雨愁人,不寐。月也柔,是艳溢香融,催泪。你独上潇潇高楼,寂寞伴着幽幽月色,端起酒杯,与月同饮。
柳影阑疏,悠悠琴瑟终弹尽离别。露繁花凋,陌陌思念也化作血泪。你苦叹夜色难以理解相思悲凄,但愿能在今夜,与君共赏这柔柔的薄情月,只怕那幽幽月色,载不动心中千缕相思愁。
你望着灿灿星空,任惋惜爬上眉头,轻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仿佛在夜的尽头看到了自己在酒香中沉醉。你望着杯中浊酒,任幸福挤满心头,轻诵:“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仿佛在浊酒中看到自己在幸福中沉睡。你望着塘边柳影,任思念灌满凄凄别离泪,浅唱:“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寂寞孤独裹着你,此夜,注定无眠。
夜,如水的寒凉。醉酒的你,一次次苦盼夫君的归来。新婚的缠绵还未消散,花开花落之瞬,便已两地相隔,相见竟成了奢侈。曾经的日夜相守,对酒当歌,只是一瞬,便已唱尽离散。
你曾轻点红妆,为他在月下翩舞,也曾泪洒情涯,为他弃享一世繁华。年华若水,苦寻曾经。泪,轻轻滑过脸庞,在这个不眠的夜里,你任夜风狂肆,任浊酒迷醉,任思念撕扯心的伤口。
你在晚风中寻寻觅觅,任冷清肆虐心头,是凄凄惨惨,还是你已心碎。你在满地黄花堆积之时,憔悴难奈,是黄花的枯瘦,还是你的寂寞?你泪眼问花,花不语,是花替人愁,还是你太急切?你在雪中醉看梅花,怎料却赢得满衣清泪,是花的妩媚,还是你太心痛。
一个人的夜,寂静的让你心醉,孤独也充斥着迷惘,你舞起袖间轻纱,轻点舞步,在夜色中,轻舞当歌,只是一支,便已醉心。
月影暗了,期盼淡了,你唱起一首悲歌,只叹那刻骨的曾经朦胧依旧,君却离别让你凄凉牵挂。
今夜,月夜无奈,酒也浓散。
悠悠洛清江
我曾游览过气势磅礴的长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雄浑壮阔,烟波浩渺,让人豁然开朗。然而滔天巨澜,滚滚而来,令人心惊魄动。我在宁夏沙坡头也感受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瀚,荡着羊皮筏,享受着脉脉的余晖,怡然自得,虽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可波澜不惊,静影沉璧,总有几分沉寂与落寞。
哪儿才有惊滔拍岸与滚滚东去的协奏,烟波浩渺和喧腾欢快的融合?
铄石流金,暑气逼人,陋室热浪,焦躁难耐。于是从城南驱车至城北,驻足于洛清江桥上,浮光跃金,渔歌唱晚,万千气象,蔚为壮观。
看,母亲河洛清江,虽没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奔腾气势,可那逶迤宛转,银光闪耀,仿佛一条巨大的彩带,曼曼飘来,舒展在你的眼前,怎不使人心旷神怡?远眺南岸的垂柳,翠枝绿条,随风轻拂,似少女般婀娜妩媚。俯视北岸沙滩,炊烟袅袅,人头攒动,三五成群,两人一伙,或流连顾盼,或谈笑风生,悠哉乐哉!
最有风情的要数江中的俊男靓女。瞧,楚楚少女,俯下身子,将青丝漂在水面,忽然把头一抬,秀发一甩,回眸一笑百媚生,潇洒,奔放。还有五颜六色的泳衣,在清澈的水中依稀可见。水中玩球,拍浪戏水,琅琅笑声回荡在江中。游泳的男子,时俯时仰,如鱼穿梭。更有激流勇进者,劈波斩浪,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少男少女戏犹酣。宽阔的江面已洒了一层金。渔歌传来,船舷的鸬鹚,翘首以望,是在惊羡欢快的人们,还是想与人共舞?渔船划过,漾起的涟漪,如金色的绸带,镶着钻石,金光点点。江中,人面与波光浑然一体,笑语与涛声奏出了和谐的旋律,让人激情澎湃,雄心不已!
暮色袭来,桥上的路灯已经闪烁。江面烟霭笼罩,浪花隐隐约约。戏水的人们陆续上岸,带着笑靥,携手并肩,渐渐远去。此时,偶有“哗啦,哗啦……”的水声掠过江面,一切又显得那么静谧和安详。
修炼内心的笃定
年后,与家人吵架,然后赌气回这个不是家的城市,没有归属感。独自一人窝在被子里,蜷缩整天,不愿意起来做饭,饿到呕吐。然后眼泪就哗哗的出来,愤恨自己的无用和固执,坚持和任性。
体会最多的不过是:世间我们最割舍不了的不是死别,而是生离。
其实,大可以厚着脸皮,继续待在家里,吃着过去一年在外也没有吃过的美食,我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怕岁月的失去,怕父母的老态,还是自己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
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她给我打电话,小心翼翼,说车票的事情,其实不过想知道我在哪。后来在车站,神色紧张的给我送手机。诧异的看着身边的那个人。想问,又怕我介意,话到嘴边还是给咽了回去。
29号座位是个88年的合工大研究生。他默默的在一旁递给我纸巾。我都明了。这一切早已成为定局。哭泣不过掩饰内心的不安和害怕。害怕家人的疏远和不解,埋怨和指责。
也许她们不知道的是,从初中就开始离家学习的每次,车站、路途上都毫不争气的眼泪掉下来。无数次在这样的生离里掉眼泪的孩子,长大后,倔强孤僻,不肯让任何人轻易靠近,其实内心是多么希望有人能走进来,又是最容易因为一点隔离,而失望很久。
不过都是内心不够笃定。那些眼泪,也不单单是回不去的旧时光。我们能依靠的永远都不是别人,不过自己的内心。只有靠自己才能学会承担痛苦的旅途,只有靠自己才能穿越的黑夜,只有靠自己才能走过去的泥泞。只有经历过很多的离散,继而懂的在心里默默说成长的 烦恼也不过如此,然后费尽心思的构筑一个异乡的家,真正的离开从小生活的那个有兄弟姐妹打闹的家,才是内心的强大和笃定。然后,一夜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