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散文阅读中的"思想情感"?
思想感情是思想和感情。 思想,一是指生命现象就是思和想,思是对认知事件信息的处理,想就是对认知事件信息的大脑系统的搜集。二是指人对世界的认知。三是指人类对世界形成的认知语言和认知成果。对世界的认知是指大脑系统的活动。思想是大脑的活动,只有认知者才能感觉到,不能实现交流和传递。感情,一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作流露。二是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鉴赏先秦的散文?
(1)左传》善于叙事的特点。《左传》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左传》尤其善于叙述战争。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例如:《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
(2)《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点。《战国策》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因此,全书中到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游说效果,精心创作了许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有的寓言故事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营造“三窟”,反映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3)《论语》散文的特点: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4)《庄子》散文的特点:善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例如:《庄子。逍遥游》先以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指出大小之间的分别,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最后归结到庄子所理想的最高境界是顺应自然,忘其自我、超然物外、绝对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庄子》是庄周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鲁迅评论《庄子》散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5)《孟子》散文的特点: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险。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解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
(6)《荀子》散文的特点: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例如:《荀子。劝学》
思归,王勃阅读鉴赏诗歌的首句写了哪些内容?
王勃《思归》:“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河亦为之而恸。
散文雷雨序的鉴赏?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
是谁在制造着悲剧?我们的人生处处充满着悲剧,这便是曹禺先生给我们的人生警世。
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主旨?
怎样才能比较有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呢?根据我的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进行深入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
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这些都是我们打开文章主旨这扇牌的钥匙。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二、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3、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当然把握散文的主旨还有些其他的方法,限于时间、条件的限制,谈了以上两大点个人认为主要的方法,供广大考生参考,谢谢!
阅读散文的好处?
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
而读流行文学的好处是能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
不过重要的是你要懂得把握什么是真正的经典,什么是好的流行。
现代流行的通俗作品虽然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散文鉴赏的步骤及分析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中最适于抒写坐着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饿基本特征。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神不散是就立意而言的,即广泛地取材且只围绕一个主题。
二、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它侧重于以叙述人物和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散文中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形散神不散”,是人们用来概括散文特征的常见说法。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采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
散文的“神”就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所谓“形散神不散”,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但一经布局谋篇,其“神”始终不散。
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线索,如抒情散文一般都是以某种感情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应抓住所托之“物”、所借之“景”进行分析。
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
这样的句子往往由作者直接点明,常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关联过渡的地方,形式上多为议论抒情句。
它是作者对所描述内容的直接评价,是散文的“文眼”。
三、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
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
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线索是将文章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整体的脉络。
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①以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为线索。
②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③以物(或物的特征)为线索。
④以人物的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
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②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题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前后照应。
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
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
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
3、散文在行文上不仅就事论事,就人写人,就物写物,就景写景,它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写情。
这种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的方法就是联想。
充分地层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
分析联想的原由,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体味散文的感情。
尤其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联想常常贯穿全篇,起重大作用。
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物而在人或精神。
4、品味语言。
阅读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阅读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认读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组、磁联词、标点、修辞和句式等,这是阅读的基本层次,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各个脉络;另一个是理解部分,包括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绝不是孤立地认识.
迷人的材料内容鉴赏?
迷人的材料》;作者:【英】马克·米奥多尼克(译:赖盈满);2015年9月第一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P1-239页;
这是一本了解材料科学的极好的科普作品。看完这本书,当我再次抬眼环顾四周时,我周围的一切(瓷杯、书本、不锈钢勺子、台灯、玻璃杯等等)仿佛都有了生命,它们在默默地向我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与价值,更添了一分亲切感。
米奥多尼克绝对是材料科学界中的翘楚,他了解各种材料,他将它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它们是一个个成长的鲜活的生命,且讲述得很是生动,能用通俗易懂且轻松诙谐的笔触书写科学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英国科学家米身多尼克他做到了。
历史学家让我们知道了过去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些什么事(纵),而材料科学家让我们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横)--材料已在过去构建了我们人类的文明,还将在未来书写崭新的文明或是有可能毁灭所有的文明。本书带领读者了解了10种材料是如何被发现、发明的,它们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在哪里,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这10种材料分别是钢、纸、混凝土、巧克力、气凝胶、塑料、玻璃、碳材料、瓷器、用于医学的人体植入物。
钢,其实是少量的碳与铁的合金,它比铁、青铜都硬,它成为了军事力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它还用于民事建造帝国(如古罗马),在现代,氧化铬加入钢后成为了不锈钢,它占领了我们大部分的厨房水槽,还有餐具,还有建筑大型雕塑等。
纸,以高温高压烹煮碎木释出纤维素成为木浆并加入化学漂白剂成为我们日常所用的纸张。纸的作用实在太大了!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令我们文明的传承更清晰可查,令我们学习更容易,当然现在文化的传播又有了新的形式—电子化传播,但纸作为附带感情的文化载体带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
混凝土,是通过加热至1450度将碳酸钙与硅酸盐中的化学键断开,再加入富含铝、铁的矿石降温后形成水泥,水泥加水加岩石形成的。加入钢筋后的混凝土创造了多少摩天大厦,我们目所共睹。
巧克力,因最初想制造与茶、咖啡分庭抗礼的新饮品而误打误撞发明了巧克力。它给多少孩童带去了欢乐,给多少成人带去了甜蜜?
气凝胶,是本书中看到的最令我感到神奇的材料,二氧化硅气凝胶是全世界最轻的固体,99.8%是空气。它轻盈、隔热(世界上最好的绝热体)、幻影般的蓝色,因此它被用于航空航天及户外运动服饰。作者说,如果有一种材料好比蓝天,那就是气凝胶。真是太神奇了!
塑料,是作者写得最故事化的一个章节,很有意思。它因一则象牙台球替代材质的一万美元悬赏而诞生。它还催生了照片底片、电影胶片,从此我们的世界多了很多快乐。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玻璃,对这个世界发展的贡献尤其巨大,它不仅成为摩天大楼的外墙、我们的窗户、我们的杯子,还因为它人类发明了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发明了望远镜得以探知离我们极遥远的宇宙世界,它开阔了我们的世界,还将在未来更多更多的改变我们生活。
后面几种材料因时间关系今晚来不及写笔记了,但写得也相当精彩,犹其碳材料中的石墨稀(可用于显示屏),它是世界上最纤薄、最强韧和最坚硬的物质,导热速度比目前已知的所有材料都快,可能成为未来触控界面的首选材料。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材料,也许比同是碳结构的钻石更能绽放光辉(对人类价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