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朱以撒 散文《清唱》全文
清唱
朱以撒
“那就清唱吧。”她抿了一口茶,站了起来,轻轻走了几步。
这个夏初清凉的夜色里,竹木搭就的简易花架上爬满了我叫不出名的藤萝,缀着纤细的花遥遥垂下。天街仍在盛宴之中,万千星辰。几个人共同怀有的闲逸心情,以至能细语言说,小口品茶。看远处愈发朦胧的山林,还有延伸蜿曲的小径,蓦然觉得,时分已经深浓了。
静下来,倾听。
她唱的是一支江南小曲,清澈婉转,细腻甜润。夜间的宁静,使她的咬字尤其清晰,音色尤其清纯。以前,她都是在台上的,衣饰雍容华贵,身后是一支庞大的乐队,显示着堂皇和厚重。平时她的身材修长高挑,玉树临风,信步而走就有几分艺术气质随着手的摆动散发出来。人在台上,真要让乐队给淹没了,她的真实音色,被乐队奏出的黄钟大吕之声遮蔽了,如果没有清唱,外边的人还真不清楚。
没有附加的、装饰的,一个人的真实,像阳光下的曼陀罗花,骤然张开。
一曲终了,人皆散去。这是我听她唱歌以来,最本真的部分。
这样的机会反而很少。
如果一位歌唱家登台,摒弃乐队的辅助,总是以清唱的面目出现,观众是不能容忍的,似乎即兴、随意,是不能常登大雅之堂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演唱。这就像各式饮料,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却由于掺入了各种配料,颜色交错杂陈,味道也变得稀奇古怪。事实是,人们乐意弃清澈之水而倾心这些浑浊之液。
宣纸用完了,就上一家店铺去购买,选择其中一种白色宣纸。主人很热情,推荐新到的泥金纸、泥银纸、仿古宣、洒金宣,除了大红色,也有大绿色,各种形制的彩色宣纸横陈,已经把白宣挤到角落边上去了。主人说有颜色的销路不错,字写于上,视觉效果更加明显。我没吱声,还是要了两刀上好的白色玉版宣,扛了就走。我一贯是这样的思路,在白色的宣纸上书写,这是多么自然啊。白色映衬黑色,一目了然,想在其中掩盖、逃避是徒劳的,当然,刻意、造作也会毫不客气地暴露出来。我常常为在白宣上的笔墨破绽而焦虑,却也因此让我知错即改,以至越发走向清劲和雅气。
淡素本身就是趋于单纯和简朴。
淡化素化都难以应对这个社会喜爱浓艳的目光,像是嗜荤嗜腥的人,觉得淡素过于清汤寡味了,因此动用许多加工,使之浓艳和浓酽。“包装”——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多地运用了这个词,每一种有形的物质都染上了包装的丰富色彩,远远超过了这个词的本意。欧洲的著名诗人里尔克在谈起《卑微者的财宝》一书时,曾经生动地论道:“这是一本忧心忡忡的书。”换言之,“包装”也已经成了让人忧心忡忡的词,在华丽的包装之下,我们对于内在的本质,是相信还是疑窦重重?
最近一次和包装有关的是在武夷山,学生来访,带来上品的大红袍。一个精美的袋子里,是一个精美的盒子,盒子上带着扣。体积骤然大了起来,还有分量的沉甸。为了行程的便利,我一层层打开,接触到内部,是两罐精美的茶叶,便取出放入旅行袋中。他来送行,我把袋子盒子还给他,让他拿回去继续包装别的茶叶,做到物尽其用。包装使物品上升了档次,就像人穿上了高档的礼服。
其实,对我这样的人,毋须如此。
有人找我说事,讲了前两句客套,我就缺乏耐心倾听了。请他直说。少了过程迂回,从速地抵达目的,话语中有了一种坦然。语言的装饰是言说的大害,让人不知有多少是真实可信的,多少是客套无用的。像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我不知道他如何秉笔慢书,琐细而不厌其烦,这里边,有多少是多余而乏味的呢?我少年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土豆加牛肉”,真是语言的典范,不知是谁发明了如此感性的表达——带着弹性的筋脉、肌腱的牛肉块、牛排和酥松甘甜的土豆——它的学名叫马铃薯,像是快马脖颈上铃铛那么浑圆、丰满。如此饱满的两种生命放在一个大锅里炖,耐心等待着香气从锅盖的缝隙中奔涌而出。这个口号平白地安慰了我辘辘的饥肠,愿意为它付出我的青春。后来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也就不再言说,但是它深深进入了少年的味觉、视觉,不能忘怀。
如果生活真像清唱那么简淡,毋须粉饰,素面、素色,清澈见底,也就离本质未远了。现在我们的视觉、味觉、触觉,在过分装饰的外表下,已经无力辨其真伪。那种在每日喝一杯牛奶,剥一粒鸡蛋都要倚仗仪器的检测,不免过于沉重。一个寻常市民要成长为辨识真伪的专家是不可能的,那样的日子使人过度警觉而倍感疲惫。
海边的小住,看讨海的船泊岸,一筐筐的海鲜卸下,马上被女人勤快的手捞出,杀好洗净,放入锅中清煮、清蒸或者清炖,并不向客人建议红烧、油炸。和鱼虾一同下锅的只是一些去腥的姜,或者调味的葱花,此外再无多余。简单,本来的滋味不至冲淡,将真实地让口舌接纳。就着海风闲谈,心思闲逸。
二、散文赏析。 请问《蓝调》(朱以撒)这篇散文的写作目的和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对大自然空旷、清澈、洋溢,还有岑寂、萧瑟的向往,对人类城市喧闹、紧张、残酷、虚伪的失望,希望过上乌托邦似的生活。(可能与劳模的答案不同,但我们一致认为,这篇文章佷消极)。
三、朱以撒的《柔软》
14.芦苇枝干柔韧,随风俯仰而不会折断;芦花毛茸蓬松,轻如蝉翼,种子能够随风远播。
15.“生存方式”——出家的妇人:言行简洁、低调,操持家务,善待邻里,静心修行。
教书的师长:过度的劳心、劳力,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
“生命过程”——出家的妇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
教书的师长:年轻时透支生命,晚年则病痛缠身。
16.①作者自身的原因:青年时代的人生历练;②从别人的生活经历中得到的感悟:“出家的妇人”和“教书的师长”的对比;③从自然事物得到的启迪:芦苇的舒展自如和木麻黄的伤痕累累对比.居住地的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
17.示例一:视角独特。作者着眼不循常规,不是像通常习惯的关注坚强的事物或事物的坚强,而是独辟蹊径,从芦苇的柔软感悟另外一种生存策略,揭示这种策略所包含的对人生对自然的智慧态度。
示例二:以物寓理。作者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不仅用芦苇作为文章核心内涵的触发和寄寓物,还用山山水水等辅助强化,而且用其它事物如松、竹、梅、木麻黄等与芦苇形成对照,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有普适特征。
好不容易找到的
再回答一次
可不可以把分给妖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