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加注释怎样写最好?
写古诗加注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释应该简洁明了,不要过多地解释,避免破坏原诗的意境和韵律。
2. 注释应该注重诗句的内涵和意境,解释诗句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
3. 注释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
4.注释应该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避免过于枯燥和生硬,让读者在注释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5. 注释应该注重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解释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总之,写古诗加注释需要注重注释的准确性、简洁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同时要注重诗歌的内涵和文化背景,让读者在注释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简短诗句加意思?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译诗1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译诗2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译诗3 空旷的山林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是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 一抹夕阳返照着茂密的深林,余光又投射到林中的苔藓之上。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寨),是辋川的地名。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①, 问君何所之②。 君言不得意, 归卧③南山陲④。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注解】 ①饮君酒:劝君喝酒。 ②何所之:去哪里。 ③归卧:隐居。 ④南山陲:终南山边。 【韵译】: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 敢问你要到哪里去? 你说人生之事不如意, 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 只管去吧,我不再多问, 那白云没有穷尽的时候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采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义】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韵义】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 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 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释】 1、桂魄:月的别称。 【韵义】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 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 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 1、深:暗。 2、长河:银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韵义】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韵义】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释】 1、九重:指皇帝所居。 2、障泥:马鞯。 【韵义】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 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 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释】 1、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2、双鲤:指书信。 3、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韵义】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鲤书。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象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释】 1、八骏:据说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骏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韵义】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1、渚:水中的小洲。 2、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韵义】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 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 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 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 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 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 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 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释】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 ??地。 【韵义】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韵义】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义】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韵义】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语文摘抄本取诗意好听的名字,并写出含义,注解,谢谢,急?
此心曾与木兰舟这是一句诗,出自贾岛的《寄韩潮州愈》,原句为: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这个诗,本来是贾岛送给被贬谪的韩愈,表达他的同情之心的。但是用这句诗作为摘抄本名字却另有蕴意,此心曾与木兰舟,木兰舟代表的是心中对文学的追求,而曾与则表达一种长久的坚持。
文言文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文言文背诵方法
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同学们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再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
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
二、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之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
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于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对,对于。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例:受制于人。
而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高中文言文逐句注解?
高中文言文的逐句注解是对文言文文章的每一句话进行详细解析和解读,包括词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并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逐句注解的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文意,领会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把握整个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通过逐句注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 上一篇: 语文积累本内容好词好句?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