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正文

高分急需原创关于“助廉 倡廉”格言、短诗、散文(必须原创)

2024-04-09 04:47:41 暂无评论 76 美文摘抄 廉洁   修身   以上   廉散文

一、高分急需原创关于“助廉 倡廉”格言、短诗、散文(必须原创)

“惟俭可以助廉,惟己可以宣昌。”

二、急需原创“助廉 倡廉”的格言、短诗或散文

以权谋私,到头要死。

假公济私,难免不死。

助廉倡廉,清贫坦荡。

提倡廉洁,百病难侵。

三、求以廉洁为题写一篇诗词歌赋,或散文,必须原创,好的话100分!谢谢 472715213@qq.com

我写过一首《蝶恋花●清荷私语》

携手又将曲栏倚

立夏刚过

一池新荷绿

漫舞轻歌向人语

廉明心正终受益

且看闲庭世间戏

忙忙碌碌

追金逐名利

转眼幻化成空去

悔不当初学羊续

四、以廉洁为主题的作文

廉洁进校园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听到这里,大家也许会有疑问,我们只是一所学校,与地方政府和各级机关相比,廉洁怎么能提到这么高的位置呢?其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厦,离不开我们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廉洁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我们更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看看他们的眼睛,如星星般明亮,如泉水般清澈,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坚定。在这样的纯洁面前,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是对他们的亵渎;在这样的坚定里,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执着和无比的信任。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也是今后各条战线的主力军,提前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受腐朽现象的侵蚀,而且这种不良意识一旦形成,以后就难以纠正。现在,某些电视节目充斥着对灯红酒绿生活的渲染,部分书刊上堆积着对奢侈生活的描写,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也是父辈们的“迎来送往”。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醒,很多孩子便会照搬成年人的某些行为,从而埋下隐患。而若想改变这些可能,则离不开我们的勤奋工作,廉洁从教,恪尽职守。因此,如何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做到廉洁从教,是我们每一位 老师都需要真心面对、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通过廉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这样一种有效的形式,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聪明智慧,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在学生的心坎里;使青少年儿童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真正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亲爱的老师们,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就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以务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廉洁的作风投入教育事业中去!

五、关于廉洁修身好的文章(1500字以上)

修身: 修身是从政的前提,从政必须有修身作为基础。从政的目的是正天下,如果没有修身作为基础,不仅不能正天下,反而会扰乱天下。如此说来,修身是为了从政,如果我们不从政,是否还需要修身呢?我们可以这样说,首先,如果一个人在有机会、有条件去从政,自己又有道德才能,却不从政,便是一种不合道义的做法;有道德才能却没有机会或没有条件,那是没有办法的问题;其次,从政不仅仅是指做官,在家中孝敬长辈、爱护晚辈、真诚待友,也可以说是从政的一种体现;其三,孔子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儒的修养是一个做人的修养,孔子学说如果归结为“儒”,那么,必须是“君子儒”,是注重道德修养的儒者,而不能仅仅为了做官谋私利的“小人儒”、“职业儒”,所以,人人都应该修养自己,至于修养到什么程度是另外一回事,修养与否却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如何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已。如何从政?依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而已。《大学》中的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明明德于天下”推到“致知在格物”,这是“寻根”的过程;从“物格而后知至”推到“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生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