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辛弃疾的词?
欣赏辛弃疾的词,需要理解他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战斗精神。
他的词中常常运用典故,需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同时,要欣赏辛词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简练、质朴自然、富有张力和韵律感等方面。总之,欣赏辛弃疾的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才能深入理解他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写不尽的苏轼中的好句摘抄?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
【鉴赏】 “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鉴赏】 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品中国文人摘抄及赏析?
问题:品中国文人摘抄及赏析?
答: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摘抄及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和不得志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辛弃疾词经典十首赏析?
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词人,真正做到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抛开“武”不谈,只谈“文”,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之龙”,篇篇精彩,多首饱含爱国之情,其思想深度是任何其他词人都比不了的,无愧于“爱国词人”之美称!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诗写得异常精彩,我非常欣赏。这首词作于公元1176年,当时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他途经造口时写了这首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尾句“山深闻鹧鸪”以景代情,情景交融,极其高明,令人回味无穷。
此词表达了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但却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无愧于辛词的“压卷之作”。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之时,他虽然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却长期得不到重用,已经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发的就是这种壮志难酬、有心杀敌却无奈远离战场之情。
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壮大阵容和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此词打破常规,前面写的波澜壮阔、酣畅淋漓,最后却来了一句“可怜白发生”,点明被弃用的主旨,愁绪顿生。作者以高超的手法,通过先扬后抑,营造了一种“虽有豪情壮志,但无力回天”的氛围。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期,期间他常到博山。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于是在博山道中石壁上写下这首词。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此词手法高明,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此词构思巧妙,言浅意深,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今人很爱吟诵这首词,读来有同病相怜之感。
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非常有名的一首怀古词,因入选中学课本而被当代人熟知。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但他依然在为北伐做积极准备,但并不被朝廷重视。
辛弃疾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忧心忡忡,他认为北伐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再次失败。但辛弃疾的意见并没有引起朝廷重视,当失意的辛弃疾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忆古伤今,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和一腔悲愤写下这首佳作。
此词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自己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此词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说服力和意境美。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光辉。
5、《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自己的意中人,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此词堪称元宵词的“压卷之作”,尤其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极富意境,几百年来被多次引用,备受好评。尤其被王国维评为“人生之三境界”之第三境界,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6、《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堪称田园词的“压卷之作”。
此词表现了田园之美和生活之趣,辛弃疾将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尤其尾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描写极为生动自然,令人有历历在目之感。
7、《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通过爱国无限但又报国无门的感慨,委婉讽刺了苟且偷安、毫无进取精神的南宋朝廷。
此词短小精悍,用典自然、灵活,即景抒情,借古讽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气魄阔大,发人深思。
8、《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中年被罢官后,在上饶带湖闲居,某天夜里他路经江西上饶黄沙岭道,乡村美景令他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咏诵田园风光的经典词作。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一派乡村境象。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用语生动自然,情景交融,恬静淡雅,令人向往。
9、《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四十多岁,他被朝廷调来调去,迁徙频繁,且多为管钱粮的官职,很难有上战场的机会。他沙场杀敌、恢复失地的梦想越来越远,越来越渺茫。某次他又被调任外地,临行前,同僚在山亭摆酒为辛弃疾送行,辛弃疾感伤国事,悲愤万千,写下这首词。
通过以上背景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忧时感世、抒发不忿之情的作品。这首词表面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词,沉郁顿挫。尤其最后一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0、《鹧鸪天 代人赋》
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
【注:首句又作“陌上柔桑破嫩芽”】
1181年冬,辛弃疾遭到弹劾,隐居上饶带湖,在某次集会时,他“代人”作了这首写春天乡间情景的《鹧鸪天》。
此词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村风景画,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热爱乡村生活之情。
全词用语清新、自然,画面清秀优美,闲情逸致,生机盎然,读来极富意趣美感。
辛弃疾最狂放一首诗?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作这首词时辛弃疾已有58岁,近暮年的他被罢官,闲居在江西。虽心中满腔愤懑,却丝毫不改豪放本色。词的大意是:我已年老,朋友不多,飘落四方。如今已生华发,对万事一笑而过。这世间诸事,没有什么能让我真正的快乐了。只觉得眼前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它看我也一样。毕竟我和它论才情和样貌,却相似。我在窗前独饮,想到陶渊明写《停云》时,也应和我一样。江南那些沽名钓誉之人,怎能体会到这其中的真谛?我回头长啸,风云乍起。我从不恨自己见不到古人,只恨他们见识不到我的狂傲。这世间最了解我的,不过是那二三人而已。
为什么说这首词是有着无人能及的狂傲,只看这三句话便可知一二。第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面对自然的傲气,一般文人以青山入句,都满心敬畏,唯有辛弃疾以一生的高风亮节,与青山比肩。后一句,“情与貌,略相似”,更似能与青山交流,他相信自己的才情青山必然也是知道的,这样的豪放,难得一见。
第二句是“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在当时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他是洁身自好的第一隐士,他的《停云》更被当世人誉为经典,辛弃疾将自己此情此景与靖节先生相提并论,可见他内心的仰慕,也可见他的清高。
第三句则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里的“古人”指的就是陶渊明这样的名士,这世间能理解他的人不多,他希望自己这片冰心能被真正的雅士看见。最后那句“二三子”是谁,后世一直有争议,到底辛弃疾的知已是哪几位?有人认为是他在世间的几位朋友,但放在此处,明显不合适,这并非一守怀友诗;更多人认为大概是古代圣贤,除了陶渊明,或者还有辛弃疾一直欣赏的屈原,孔子等人。不过这个,或许只有辛弃疾自己知道了。
辛弃疾传记推荐?
邓广铭的《稼轩词浅注》有前言有非常详细的生平介绍,作品注释也很详尽,读了既欣赏了辛弃疾的作品,也对其生平有比较详细的描写。
邓是研究辛弃疾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