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文网 http://www.bwyyzx.cn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正文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2022-11-17 20:45:40 暂无评论 212 美文摘抄 陶渊明   特点   什么

.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富有意境,所选的景物多具有鲜明的特征,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征.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交融形成的意境十分和谐,往往令人神往.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 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梁实秋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陶渊明的诗的特点是什么

“文如其人”这条艺术规律,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诗不是吟风弄月的情感游戏,而是诗人的真实生活与情感的抒发。他诗歌中塑造的意象,不仅体现了他甘于“守拙”、“守真”的朴素思想,也体现了他我行我素,不为世俗所缚的性情。他曾在《归去来兮辞》的序中说道:“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由此可见他以“真”为美,以“伪”为丑,热爱恬静淳朴的田园,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他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真谛的思索,都融会在作品中,表现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这也决定了陶渊明的诗具有纯真、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这也是陶渊明文学作品的特色在审美形式层面的主要表现。

陶渊明的诗歌朴素自然,感情真率,一方面于诗歌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即诗歌描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以及处在这种环境中的诗人的恬静的心境,另一方面与他不动声色、朴质无华的用语也不无关系。陶渊明诗歌在语言方面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通过口语化的语言构建本真生活。海德格尔说:“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必得从语言之本质那里获得理解。”[1]陶渊明在语言方面的深厚修养,是陶诗获得巨大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陶诗善于提炼语言,但又看不见痕迹。宋人程俱说陶诗“言出无言意,妙语自天与。譬如清冷渊,月湛不可取”(《读陶靖节诗》)。明人王世贞说:“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如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艺苑卮言》卷三)。钟惺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有一种清和婉约之气在笔墨之外,使人心平累消”(《古诗归》卷九)。他创造的这些出之自然,归之自然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归于他重视口语的运用。

在《饮酒》(其五)中,他说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责子》中又说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这些句子都非常接近口语。另外还有一些更是接近谣谚和模仿民歌的语句,例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等,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清新的感觉,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而且陶渊明的散文和诗一样,语言明白如话,平易近人,不象某些古文那样晦涩难懂。虽然曾经有人看不起陶渊明的诗文,把陶渊明的诗文蔑之为“田家语”,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正是陶渊明诗文的长处,而非短处。在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文坛上,陶诗别开生面,语言清新自然,保存着民间语言体质素美的本来面目,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趣的是,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如《归园田居》(其三)表现的是陶渊明初归田园的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陶渊明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隐居生活的自然、安定和闲适。“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干净,一切又是那么和谐与自然。温汝能《陶诗汇评》说:“此篇是陶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

《移居二首》写诗人移居南村,喜得佳邻,与之融洽相处的情况。“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用从容闲淡的笔调写出乡居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其乐融融的关系。诗人内心中对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成为现实,其喜悦之情如在目前,难怪清代高静评选《看诗随录》中说此诗“公之和易近人,亦即于诗见之”。蒋薰说“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评<陶渊明诗集>卷二》)。陶诗的动人之处或说特殊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以极为平淡,极自然的语言把最本质的生活和最坦荡的心灵展示给读者,使你无比向往那种纯净心灵和纯朴生活的召唤。

二、平淡中显精奇。不同的作家运用不同的语言,往往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翻开陶渊明的诗集,你便会发现,这儿又是另一番天地。农村俗事,田园风光,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恬静心情,都是通过朴素的语言抒写出来的。如《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

此诗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诗人半耕半读的文人隐居生活,使人感到确实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雕琢痕迹。即便是那些哲理性很强的诗句,如“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也都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清代沈祥龙在谈到语言的运用时说道:“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黄雨时’,‘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诗歌也是同理。

陶渊明的语言质朴平淡,但却并不是淡而无味,就像苏轼所评价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平淡之中有无限的丰采,质朴之中有深厚的情味。这种“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题意可诗后》)的艺术境界,正说明了陶诗的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 例如他的《挽歌诗》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这是诗人预感到死亡将临时写的绝笔诗。这首诗虽然运用的是朴素通俗的语言,但却传达出了深厚的意蕴,即他把死看成是自然规律并且能泰然处之,这能使我们感受到陶渊明的平和心态以及超越生死的达观。这也是陶诗平淡中显精奇的微妙之处。

陶诗在内容上的特点,就是寓精奇于平淡之中,陶渊明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文,无论是抒发情怀,还是描摹景物、刻画人物,他一般都是轻加点染,力避浓笔涂抹。因此,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淡雅清新。例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苏东坡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惠洪也曾说:“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冷斋夜话》卷一)。所以,虽然陶诗看似没有经过加工,实际上也是诗人经过仔细琢磨而创作出来的。

叶嘉莹说:“在我国诗人中,陶渊明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而含蕴却最为丰美的一位诗人。[2]”他的含蕴就是思想和对生活、历史以及人生的独到的认识。陶渊明用简洁的语言和为数不多的形象,反映了他作为诗人的人格理想,生活理想和思想认识。陶渊明他把一切不必要的字句减缩到了不能再减的地步,即钟嵘所谓“文体省净,殆无长语”。陶诗在语言上的功力说明,只有洗尽铅华,方能显出明净的单纯,现出人所共称的冲淡之美,本色之美。难怪胡适要说:“他的意境是哲学家的意境,而他的语言却又是民间的语言,所以他尽管做田家语,而处处有高远的意境。[3]”

主要特点和主流思想可总结为:逃避官场,隐居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桃园般的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