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常识文学篇。
浅谈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
一、四言诗阶段:
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阶段是古代诗歌的初起阶段。每句四字,每句押韵。
二、杂言阶段:
由《诗经》向《楚辞》过渡的阶段是我国古代诗歌从四言向杂言过渡的阶段,每句中通过添加语气助词“兮”,把两个三言句连接为一个七言句,同时也包含一些五言句,这一时期称为杂言时期。
三、乐府阶段:
我国汉代开始出现乐府诗的形式,主要也是以杂言为主。但是语气助词“兮”已经不再应用于诗歌,诗歌完全由三言或五言的句子构成。代表作为《战城南》、《上邪》等等。
四、五言阶段
东汉末期,我国古代开始出现完整的五言诗,整首诗每句都由五个字组成,并且通篇押韵。代表作《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
五、七言阶段
五言诗成熟之后,诗歌开始向七言发展。其中经过了七言乐府诗的出现(就是整首诗由三言、五言或七言的句子构成),后来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诗体,就是通篇由七言诗句组成,即每句七字,并且由每句押韵变成了隔句押韵。东汉末曹丕的《燕歌行》是至今为止最早的一篇七言诗。
南朝时期,沈约等人拟定了诗体的“四声八病”原则,从此诗歌体式更加规范。
隋朝及唐朝初期,诗歌仍以五言为主,从武则天时期沈佺期、宋之问二人开始,大力创作七言诗,从此七言诗开始和五言诗一起主宰整个诗坛。诗歌体式至此发展完备,开始进入辉煌期。
终于写完了,完全是本人知识积累,一字一字打上去的,任何网站都找不到的。满意多给加点分吧!
诗歌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
- 上一篇: 外卖评价回复诗词大全?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