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也作宍)。”也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诗歌,这首八个字的歌谣,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内容比较丰富,而且已经具有韵律。据说这是一首产生于黄帝时的民间歌谣,又名《断竹歌》,是一首古老的猎歌。《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就引用了这首《弹歌》。“断竹,续竹”写的是制作弓弹的过程,“飞土,逐肉”写的是使用弓弹狩猎的过程,即把泥土做成的类似于子弹的东西用竹子做成的弓发射出去,捕得猎物,获得肉食。
《弹歌》已具备了诗歌的形神特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歌是从原始歌谣中逐渐发展出的,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
A 试题分析: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诗歌成熟的标志。
- 上一篇: 关于端午节的长诗词?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