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指以舒婷、顾城等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朦胧诗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代表人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根子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两首诗歌《大雁塔》的区别?
韩东《大雁塔》和杨炼《大雁塔》的区别是:
1.韩东的《大雁塔》中诗人消解了历史和权威,消解了英雄和崇拜,消解了富贵和精英,诗人关注的是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是这个没有英雄了的年代的凡人的世俗化生活。杨炼的《大雁塔》中以大雁塔的自我经历作为写作主线,以极为人性化的情感体验折射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渊源。
2.从价值观来看,杨炼的诗《大雁塔》有一种沉郁悲怆的英雄气质以及厚重的历史感,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通过民族为生存所作的斗争,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审察,来思考现实社会问题”是他常采用的创作方法。杨炼的《大雁塔》由五首组诗组成,它以历史见证人的身分对大雁塔作出了沉郁而痛苦的思考。
3.从诗歌艺术上看,杨炼的《大雁塔》运用了象征、比喻的表现手法,注重形象与意象的刻画,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却没有。大雁塔在杨诗中是中华民族和历史文化的象征,诗人反复使用“太阳”、“天空”、“战士”等一系列意象为晋中之窗读者刻画了一位历史见证人的形象;韩诗却摈弃了这些手法和意象,用冷静淡漠的笔调绘出了一幅凡夫俗子失意落魄后的生活画卷,现实而又无情。
4.在抒情基调上,杨炼的《大雁塔》是沉郁悲壮的,抒发的是一股强烈的爱国之情。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却是一种调侃的情绪,那些想当晋中之窗“英雄”而登塔的游客、失意者、发福者等,都成了他调侃的对象,流露出诗人一种平静、自然、无为的心态,表现出“非英雄”、“非崇高”的情感基调。
5.在语言方式上,杨诗使用的是能表达他沉重深情的书面语,读起来感情充沛而又强烈。韩诗却用普通老百姓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出当代群众遗忘历史的情绪,正好与诗人的写作意图相符。
- 上一篇: 鹊桥仙·纤云弄巧,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