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伯鱼
宋代:韩驹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前六句韩驹回忆了赵伯鱼初次拜访自己的情景。
初到韩宅,赵如啄木般地扣门,可见这位后生小子想结识前辈高人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与热烈。
赵伯鱼穿着深青色衣衫,是儒生打扮,而头戴的方屋帽又一派高古,深含隐逸之气(“方屋”,可参见苏轼《方山子传》)。这让韩驹感到这个青年气度不凡。
赵伯鱼不仅言语高雅,并且于荆州就就教于前辈诗人高荷、黄庭坚,诵起二贤的诗音声琅琅。其后生可畏,年纪轻轻就得遇名家,然后自谦说,自己谈诗殊多但却简单粗略,未及肯綮。
后四句则肯定赵伯鱼学诗路径是正确的。他以学诗与参禅相类比,说学诗当如学禅,在未通诗艺大道时就应转益多师,“遍参诸方”。而一旦了悟之后,信手拈来皆成佳作,此时即是学诗功成之日。
高荷《蜡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蜡梅》咏梅花诗鉴赏
高荷
少熔蜡泪装应似,多燕龙涎臭不如。
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
高荷是宋代江西诗派中的诗人,作品传世很少,但这首咏物小诗却历来为人传诵。
首二句从色、香两方面刻画蜡梅外形:蜡梅色黄似蜡,熔化一点蜡汁来装点花朵,应该就象这个样子吧。至于蜡梅香气之浓郁,即使点上很多龙涎香(龙涎香是抹香鲸病胃的一种分泌物,因得于海上,故称龙涎),也比不上它!应该指出,这两句诗虽然比较准确地描摹了蜡梅的色、香,但是写得并不高明。黄如蜡汁,香胜龙涎,显得呆板而缺乏神采。如果全诗都象这样写,那么这将是一首平庸之作。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于此,他笔锋一转,抛开蜡梅的形态,写它开花的过程。古人用蜡封书信作丸状以传递机密,取其易带且能防潮,蜡梅的花蕾即形似蜡丸。诗人说:经过一夜春风,有几朵花蕾已坼苞开放了。大概是春风有什么机密要从这“蜡丸”中探取,所以把它们――吹开了吧!这两句诗想象奇特新颖,出人意表,清人姚镀涝唬骸捌嫣兀咏物中之仅见者。”(见《宋诗略》卷9)是说得很中肯的。
这首诗前两句比较平凡,后两句则相当精警,诚如陆机《文赋》所云:“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由于有了后面两句“警策”,使得全诗陡然生辉,从而不觉得前两句之呆滞了。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自涪州贬所东归,逗留于荆南(今湖北沙市),高荷曾往献诗,诗中“点检金闺彦,凄凉玉笋班”之句极蒙黄之叹赏,称赞他作诗“用一事如军中之令,置一字如关门之键”,并对他作了具体的指点。从这首小诗来看,后二句构思之奇巧确是得黄诗之所长。咏物诗一般只描写静态的物体,所以难以写得流动多姿。这首诗却选择了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描写的重点:蜡丸似的花蕾在春风中绽开。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幅静止的图画,而是一组活动的镜头、不但春风被赋予了人的感情,而且蜡梅本身也显得生机勃勃。这样,诗人就突破了“形似”的局限,写出了蜡梅的神态。蜡梅在当时是很罕见的花,许多诗人作诗咏它,黄庭坚集中就有好几首咏蜡梅的诗,但那些诗大多未能打破“形似”的局限,有新意者少。高荷此诗却别开生面,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成为咏物小诗中不可多得的妙品。
- 上一篇: 谁知道关于关于月光的诗词?
- 下一篇: 返回列表